返回 大明:日月山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朱家千里驹[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爷爷,自周东迁,诸侯内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统一于秦,楚汉之争又归于汉。

    汉末群雄并起,司马氏二十年兼并天下。

    南北对峙两百余年,隋下江南,重聚九州。

    唐末英雄辈出,北元乘虚而入。

    然我大明平定四方。

    看似是历史轮回,有迹可循。

    实则一切缘由四个字可解释。”

    朱济熺咽了口唾沫,心中惶恐,真是触了逆鳞,今日要是圆不过去。

    以老爷子的性格,指不定把自己发配到哪里去呢,晋王之位,想都别想。

    漠北建国,更是扯蛋。

    “哪四个字?”

    朱元璋冷目直视,呵道。

    “土地兼并。”

    “哈哈,好,一针见血,一针见血啊!”

    朱元璋大笑起来。

    诸皇子皇孙,几位翰林学士都暗暗松了口气。

    唯朱允炆眼中生恨。

    “都起来,济熺,你继续给咱说说。”

    朱元璋龙颜大悦。

    “每逢乱世,群雄逐鹿,天下战事四起之际,百姓流离失所,人丁锐减,土地荒芜。

    因此王朝新建,总是民少地多,良田无数。

    每个农户家拥有小许数量的土地,无论耕田织布,还是挑水浇园子,都能够自给自足。

    人人都可安居乐业,看似一片繁荣。

    但日积月累,人丁增多,原有的土地已然不够,农户们拓荒、借粮就成了必须。

    富户借给农户粮食,越借越多,农户只能拿田产抵债,失去土地的农户只能给富户当佃农亦或者为奴为婢。

    再加每遇灾荒,农户会卖田活命。

    久而久之,流民愈多,百姓多为奴,良田尽归富户之手。

    另外各个王朝以人丁税为常态,即以人头收税。

    但随着土地兼并,富户田地多,人口少,往往在官府内部有关系。

    即使朝廷增加地税,各地虚报瞒报也不在话下,故富户税越交越少,朝廷也越来越穷。

    朝廷不得已会继续增加人丁税,如此循环往复,农户苦不堪言,生活所迫,只能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何不博上一博。”

    朱济熺一口气吐出所思所想,抬首看向朱元璋。

    “说得好,济熺,这些道理,是谁教你的?”

    朱元璋问道。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都是孙儿平日读书时所悟。”

    “不错,济熺你说的很好,咱平时说过,不能死读书,读死书,济熺做的就很好。”

    朱元璋夸赞道。

    反观一旁侍立的朱允炆面色阴沉,看向朱济熺的眼神能喷出火来。

    黄子澄几日前将《三国志通俗演义》呈于朱允炆面前,说此书为妖书,大逆不道,蛊惑人心。

    朱允炆看后大感老师黄子澄说的在理,于是授意几位御史参奏。

    今日朱元璋询问此事时,朱允炆说的条条是道,主张此书应列为禁书,若有不臣之心人所得,必后患无穷。

    朱元璋听后未表态,神情凝重的带着朱允炆直奔大学堂而来。

    这才有刚才一幕。

    朱元璋听了朱济熺石破天惊之语,心情大好。

    招手让太监搬来太师椅,躺在上边。

    富户是谁?

    朱济熺虽没有明说,可朱元璋心里清楚的很。

    富户是朝廷勋贵,皇亲国戚,士族大家。

    朱元璋环视一圈,问:“那咱的大明朝也会有人造反,也会有一天被人想取而代之?”

    此言,分量极重,皇子皇孙们面面相觑,无人敢接。

    朱允熥双腿还在打颤,不敢抬头。

    刘三吾想说,却被朱元璋挥手打断。

   &nbs

第七章 朱家千里驹[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