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日月山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元璋一口气为后世子孙规划好了一切。

    将全国百姓分为军户,民户,匠户。

    互不干扰,各尽其职。

    故大明军籍成为世袭,父走子替,兄死弟补。

    大明结合汉、唐、元军制特点,设立卫所制度。

    明军制设十人为一小旗,五小旗为一总旗。

    俩总旗为一百户,十百户为一千户。

    五千户即一卫,一卫为五千六百员定额。

    奉天殿。

    朱元璋坐于龙椅之上。

    满脸欣慰的看着眼前长大的儿孙们。

    “别一天光窝在宫里死读书,读死书,今天,你们就替咱去检阅京郊的军队,让咱看看你们的本事。”

    “是。”

    朱济熺环视一圈,在场的都是龙子龙孙。

    有燕世子朱高炽,历史上的洪熙皇帝。

    秦王庶长子朱尚炳。

    十四岁的韩王朱松。

    还有几位未就藩的小王爷,都是大自己一辈的叔叔。

    只不过都是庶出。

    朱济熺不由感叹老爷子真是精神充沛,

    一大把年纪了,还能造这么多孩子。

    朱元璋扫了一眼站在人群后边的朱允熥,不免恨铁不成钢的叹息一声。

    问:“允熥,你也去?”

    “是,皇爷爷。”

    朱允熥声音中带着三分软弱。

    见朱允熥答应的爽快,朱元璋不由多看一眼,平日里,这种事朱允熥必是躲的老远。

    “皇爷爷,孙儿想跟允熥一同检阅京卫。”

    朱济熺拱手行礼道。

    允熥这孩子性子懦弱,父母死的早,是个可怜孩子,济熺聪慧,愿意亲近,带带也好。

    “好,那你叔侄兄弟俩就一起,检阅咱的大明虎贲。”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

    侍立在朱元璋身旁的朱允炆,轻蔑的瞅向朱允熥。

    心想还有人愿意亲近这废物。

    “高炽,在应天待的还习惯吧?”

    经过多日的接触,朱元璋对这位大胖孙甚是喜爱,虽腿有不便,但至孝纯厚,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朱标的身影。

    “皇爷爷,孙儿一切都习惯。”

    朱元璋觉得年长的孙子们没有经历过大明的建立过程,怕日后孙子们守不住家。

    于洪武十六年后,陆续令各子的嫡长子们都到应天读书,亲自教育。

    “好,都去吧!”

    朱元璋看着出殿而去的儿孙们背影,思绪回到自己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岁月。

    应天府辖八县,上元、江宁、句容、溧阳、溧水、高淳、江浦、六合。

    江浦县辖区,龙江卫所。

    “臣龙江卫指挥使丁忠见过二位殿下。”

    军帐内,一魁梧的汉子,约莫四十来岁,抱拳向帐内的两位皇孙行礼。

    “丁指挥使,今日我叔伯兄弟俩受陛下之命,来此检阅,还望丁指挥使不要嫌弃我二人麻烦。”

    “卑将怎敢。”

    “汝父为大明江山而薨,是我等敬仰的前辈,也是我等的楷模,大家都是一家人,以丁指挥使的年纪,济熺应称呼您为长辈。”

    朱济熺五指并拢,请丁忠入座。

    丁忠抬首重新审视朱济熺,本以为是俩纨绔皇孙,没想到这位晋世子竟能一语道破自己的身世。

    果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大明军制世袭罔替,正三品的指挥使,卫的最高军事长官,怎可能是无名之辈。

    朱元璋以凤阳起家,故明初天下各卫所中高级军官以淮西籍为主。

    朱济熺对大明开国功勋了解甚多,听其名,稍一推敲,便确定这位指挥使丁忠,父为丁德兴,战死于平江之役,后追封为济国公。

    丁忠作为长子,世袭龙江卫指挥使。

    “卑将这就命令所有士兵集结,由二位殿下检阅。”

    “将士们都吃早饭了吗?”

    “回殿下,时辰尚早,还没有。”

    “那就让兄弟们先开早饭,我兄弟两再检阅。”

    “卑将替军士们谢过殿下。”

    “丁指挥使客气,我和小三爷有几句话要说,没事什么就不用打搅我二人了。”

    “卑将告退。”

    丁忠退出帐外,令亲兵守在五步开外,谁也不许靠近。

    自出宫后,一言不发的朱

第四章 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