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日月山河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一案,族诛者有一公、十三候、二伯。

    牵连被杀人数达一万五千有余。

    大明开国元功宿将,相继尽已。

    应天府(南京),紫禁城。

    奉先殿内,一垂暮老人盯着御案上如山的奏折,眼神中充满戾气。

    “陛下,晋世子醒了!”

    老人神情一颤,微微站起身,又坐了下去,呢喃道:“苦了这孩子,可咱为了大明江山,只能如此,这孩子还真是仁厚孝顺。”

    老人虽已是垂暮之年,但双眼有神,威严无比。

    老人正是大明的缔造者,

    一代天骄,一代人杰,千古一帝,朱元璋。

    细数华夏上下两千年,

    贫民皇帝,布衣皇帝,

    从南向北征伐,大统一中国者,

    唯太祖朱元璋一人耳。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两句口号,二十年的尸横遍野,

    汉家儿郎重新主宰华夏神州。

    唐朝灭亡至大明建立。

    近四百年的反抗与博弈。

    四分五裂的九州大地,重归统一。

    这份光荣得于皇觉寺中的小和尚,义军中的帐前九夫长,英主重八。

    “哎,把这些先收起来,咱晚上再看。”

    “是,皇上。”

    司礼监主监黄狗儿赶忙招呼两名太监将御案奏章与卷宗归档。

    明初,太监地位非常低,不得与外臣进行沟通,不得妄议朝政。

    内廷不得干预朝政,违者斩!

    朱元璋将太监不得干政的牌匾悬于宫门之上。

    太监们连书都不能读。

    朱元璋晚年,面对堆积如山的奏章已是力不从心。

    不得不放松禁令,让身边的太监帮忙整理文书与卷宗。

    洪武十七年,司礼监设立。

    但仍不准太监跨越底线,参政。

    朱元璋驻足,回眸问道:“这事咱说了不许告诉晋世子,是谁如此大胆,可恶?”

    黄狗儿战战兢兢的回道:“皇上,是小三爷。”

    熥儿?

    “唉!”

    一声叹息,朱元璋道尽对朱允熥的无耐与惋惜。

    这孙儿,在自己面前唯唯诺诺,在外顽劣,不讨人喜。

    “给晋王传旨!”

    书记官躬身,聆听圣命仔细记载。

    “世子在宫中已长成,今塞上调兵,即令世子还国。父子更相轮替出击边塞,统帅大军,以历练风霜,守大明塞防。

    以便父出子守封国,子出父守其国,这才是稳固的上上之策。

    尔不才,不听父训,久留世子于京师,意欲何为。

    尔出塞上,封国且虚。或尔守国,军中无主,亦生变乱。今冬寒,若不令世子归国,父贬你到云南,守南境,尔多思量。”

    黄狗儿听到旨意内容,面色微微一喜,稍纵即逝。

    看来这位晋王世子,再不愿归国,就真的回不去了。

    西六宫的一间殿舍内,

    陈东对着铜镜,抚摸着陌生的面孔。

    陈东本是一名打工族,因上厕所借卫生纸被七人围殴致死,幸运的是魂穿到了一位明朝世子身上。

    新的身份,足够尊贵。

    大明第一任晋王朱㭎的嫡长子,朱济熺。

    太祖朱元璋的第二个孙子。

    外祖父永平侯谢成,岳丈颖国公傅友德。

    熺,炽热旺盛的意思。

    洪武八年,朱济熺出生。

    老朱家开始开枝散叶。

    朱元璋很开心,不但起了名字,还下令册封朱济熺为晋王世子。

    板上钉钉的第二任晋王。

    朱济熺出生不久,母妃谢氏病逝,父王朱㭎前往太原就藩攻打蒙古人。

    故朱元璋下旨将朱济熺留在宫中,与马皇后抚养。

    随着长孙朱雄英夭折,朱济熺一跃成为长孙。

    因祖母是马皇后,成为皇孙中的嫡长孙。

第一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