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洪武生存指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1章:洪武二十五年(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于是,皇帝陛下给了一个‘凉字,提醒提醒。

    谁心热了?

    提醒谁?

    答案,不是蓝玉,是朱标。

    儿子啊,你爹我虽然老了,但还没死呢,你冷静冷静,做事情别这么急。

    这才应该是一个合理的真相。

    所谓‘凉国公的真相。

    不过,朱标听了吗?

    答案是没有。

    继续。

    转眼到了洪武二十三年。

    胡惟庸案再起。仟????d

    起因也很有趣,是蓝玉北征时,带回了一个胡惟庸余党,名叫‘封绩,这人作为污点证人,再次揭发了胡惟庸的一系列罪状,导致旧事重提。

    这里不得不先回到洪武十三年。

    最初的胡惟庸案,其实只是一场很小的案子,并没有牵连到太多人,特别是那些开国功臣,基本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普通人或许觉得,朱元璋废除了持续千年的宰相制度,应该需要很大一场阵仗才能成功,因此,大规模诛杀是难免的。实际是,以老朱当时对朝堂的掌控能力,就只是,杀了,废了,我自己来。

    以上。

    再说洪武二十三年,已经被尘封的旧事重提,却成了波及诸多开国公侯的一场大波澜。

    事情从当年的五月份开始。

    从已经执掌监察部门多年的左都御史詹徽弹劾诸多功臣勋贵开始。

    詹徽弹劾过诸多功臣‘多行不法之后,当时的都察院,很快将矛头指向了李善长,以封绩提及的胡惟庸旧事,以及李善长的侄子李佑的诸多‘不法事为引子,连续多日,反复攻击,要求皇帝陛下处置。

    朱元璋的应对是什么?

    洪武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三年的五月十八这天,面对群臣的不断弹劾,朱元璋召见了李善长,原文是‘上诏慰谕之,复召诣奉天门,与语开创艰难之际,为之流涕。

    君臣两个回忆往昔,痛哭流涕。

    这是老朱的‘鳄鱼眼泪吗?

    暂时别下定论。

    再然后,依旧是洪武实录记载:复至右顺门,上谓群臣曰:“吾欲宥李佑等死,以慰太师。太师年老,旦暮无以为怀。”

    简单翻译:太师老了,我想原谅李佑等人的死罪,让他安度晚年。

    接着,就是百官的应对:群臣复奏:“善长开国旧臣,任寄腹心,亲托骨肉,而所为如此。臣等考其事反状甚明,敢以死奉法。”

    再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李善长是陛下心腹不假,但犯下那么多罪过,证据确凿,陛下若还要袒护,我们就死给你看!

    稍稍琢磨琢磨。

    这叫什么?

    这叫逼宫!

    都说朱元璋是个杀神,一个杀神,被百官逼宫,连跟随自己多年只想有个善终的心腹都护不住,简直颠覆啊!

    面对百官的以死相逼,老朱没有再坚持。

    然后,李善长回去后,就自杀了。

    广泛传闻的,李善长一家七十多口都被老朱砍了脑袋,只有驸马李祺得以免死,其实不是。

    李善长是自杀的。

    而李家,不只是李祺,后世诸多证据也都证明,还有很多后辈都活着,并且开枝散叶。

    并不是被斩尽杀绝。

    不过,从李善长开始,确实有一大批的淮西勋贵,当年或死或贬。

    这件事的后续。

    五月,李善长死。

    六月,左都御史詹徽,兼任吏部尚书。

    这意味着,继军权之后,清除掉一大批淮西勋贵,特别还有一直对朝政保持着很大影响力的李善长之后,太子殿下,又拿到了朝权。

    还有一个后续。

    李善长死后,工部一位郎中,名叫王国用,上书为李善长喊冤:“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亲戚拜官,人臣之分极矣。藉令欲自图不轨,尚未可知,而今谓其欲佐胡惟庸者,则大谬不然。”

    老朱的反应是,默然以对。

    当年的空印案,谁敢提异议,老朱就处置谁。

    到了李善长这里,老朱只是沉默。

    为什么沉默?

    因为,这位帝王并没有想要诛杀李善长,他一直希望能留个好名声,君臣相共始终。但,面对压力,只能妥协。

    是百官的压力吗?

    不是。

    是儿子的压力。

    百官怎么可能压得了堪称‘杀神的朱重八?

    记得有一本书,好像是叫《权力野兽朱元璋》,这大概是很多人对老朱的一种印象。

    然而,什么叫‘权力野兽呢?

    朱塬觉得,唐太宗、康熙那种,才更典型一些,谁敢威胁我的位置,哪怕是儿子,我也弄死你。

    老朱终究只是一个老农。

    再加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

    打下了偌大一份家业,到了晚年,儿子想要接班了,而且还非常主动,甚至到有些过头,老朱的反应,最大的一个,只是给了一个根本没起多少作用的‘凉字。

    因为他不是权力野兽。

    面对儿子,老朱也没有将自己带入到一个帝王的角色,而只是一个父亲。

    传统的中国式父亲。

    既然你想接,就接吧。

    给你了。

    甚至,面对太子主导下的群臣逼宫,老朱到底也还是向着朱标,而不是为了一个心腹,和亲生儿子翻脸。

    不仅如此,老朱还要帮儿子担下骂名。

    王国用上书,明里喊冤,暗带指责,老朱只是默然。

    再后来,还有臣子追问,李善长究竟犯了甚么罪,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老朱也不能说是儿子想接位置了,只能找了个‘星变的理由搪塞。

    自始至终,老朱都没有把事情引向自己儿子,哪怕……当时朝野上下,很多很多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因为什么

    最后的最后,那怕到了史书上,后人也只能凭借一些蛛丝马迹,判断事情的真相。

    更多人,懒得理会真相。

    就是你,朱重八,狡兔死,走狗烹!

    老朱更不可能再为自己辩解。

    军权拿到了,朝权到手了,事情还没有完。

    老朱对儿子们太好,好到拥有的权力已经威胁到中枢,于是,下一步,就是宗室。

    从秦王开始。

    洪武二十四年,秦王朱?驹谥疃嗟?乐?拢?恢煸?罢倩鼐┏牵??荒辏?侍?又毂暄彩由挛鳌

    名为迁都,实则接管军权,削弱藩王。

    证据是,同一年,蓝玉也来到了西北,领兵追讨一个根本没什么名声的小贼寇。

    可以想见,如果一切顺利,在秦王之后,晋王、燕王、宁王等等,一干边镇藩王,要么交出兵权,安安心心做一个太平王爷,要么,像秦王朱?灸茄??媪俦环削淼拿?恕

    然而,历史到了这里,给大明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逝。

第011章:洪武二十五年(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