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洪武生存指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章:学分制[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手段。”

    薛戍不得不认可地微微点头,却是道:“既如此,翰林为何不明确下来,下官是说,可允许百姓适当捕鱼,而不是这份全盘禁令?”

    “因为我只要开一个小口子,就会有人尝试把这个口子越撕越大,得寸进尺嘛。”

    “可……”薛戍想了下,说道:“翰林那份禁令如此严厉,下官只恐办事之人会更加苛刻。”

    “这也是个问题,”朱塬想了下,转而笑着看向薛戍:“到时候,就需要你这个为民请命的薛青天出马了。若是有百姓船只被扣,你就去帮他们把船要回来,营海司不给的话,唔……我大门前那石狮子,你就拿脑袋往上碰,这种能载入史册的事情,我想你肯定是不介意的,记得别真碰死了就行

    薛戍:“……”

    这是甚么个扯淡的正三品大员啊?!

    朱塬在面前文件末尾批了一句‘铁锅、农具等铁器不必过于限制出口,但要确保价格,亦不能过滥。然后换了另外一份,再次抬头看了眼薛戍,见他一副呆滞模样,说道:“好吧,算是我考虑不周,毕竟禁令昨天才发布,细节还需要完善的。我想想,嗯……营海司可以公开收购一批民间渔船,不管大小,算是给他们一次止损的机会。另外,即时不纳入营海司户籍,沿海百姓空闲之时也可以来营海司下属的各种工厂做工,鱼汛时节,营海司也会额外雇佣人手出海,这足以让他们补贴家用。暂时就这两条,你还有其他想法吗?”

    薛戍想了下,一时没想起来,便说道:“翰林,请立下字据。”

    朱塬一怔。

    这……碰梗了啊!

    “老薛你下来吧,营海使大人同意放宽禁令啦。”

    “让他立字据!”

    画面感好强。

    好吧。

    笑了下,朱塬道:“你去找刘琏,根据我刚刚说的,尽快做一份方案出来给我审批。嗯,只许刚刚两条啊。”

    薛戍一拱手,却是道:“三条。”

    “两条。”

    “三条……”

    “两条,”朱塬坚持道:“我已经够完善了,剩下那个,你还是去碰石狮子吧。另外,如果让我知道你为了富户的千料大船碰石狮子,我会让你真碰死。”

    薛戍见朱塬不退让,顿了顿,只能深深一揖。

    正要转身离开,朱塬临时想起一件事,又喊住他:“你应该也算书香门第出身,对吧?”

    薛戍停步,有些不明所以,还是微微点头。

    朱塬道:“前朝科举试卷,你这边有的话,或者认识的人有的话,找几份给我。早上问刘琏了,他说没有。你知道的,他老家在青田,挺远的。”

    薛戍疑惑:“大人……为何?”

    薛戍知道朝廷马上就要举办一次科举,但,眼前这少年,应该不需要参加吧?

    “祖上让我担任这次科举的主考官,”朱塬下意识挺了挺身子,做为人师表状:“我其实是拒绝的,不过呢,既然担子落下来,总要熟悉一下,找些参考,比如该怎么拟定考题这种。”

    薛戍:“……”

    这是甚么个扯淡的……

    再次腹诽一句,薛戍道:“科举考题,下官觉得,该由陛下钦定,翰林只需从中统筹即可。”

    朱塬摇头:“这次不一样,又不是小规模的殿试。反正,你赶紧搜罗几份给我,我临阵磨枪。”

    临阵磨枪……

    堂堂科举主考,这番说辞……这是人话么?某个瞬间,薛戍就觉得吧,这国家挺没希望的。

    这是甚么个……

    内心已经无力,还是答应。

    确认朱塬没有其他事情,薛青天才带着满腔的忧国忧民转身离开。

    朱塬继续处理面前文件。

    眼下是一份关于明州海事学堂实行学分制的方案。

    朱塬之前已经确定,明州海事学堂由姚封负责,至于具体的教学问题,稍微斟酌,便决定采用后世的高校学分制模式。

    主要是灵活。

    这年代别说成熟的教育体系,连不成熟的教育体系都没有,如何确认一位学子是否成才,就成了问题。传统科举是一个方案,但弊端是,因为无法量化,缺少统一标准,也就没办法大规模批量化地选拔人才。

    想要开创一个新时代,大规模批量化地选拔人才,是一个必须。

    朱塬之前已经想到一个方案,考试。

    当然不是传统科举。

    两者最大区别,就是后来的那种百分制。

    不过,这只是针对单独的某项学科,放大到整个专业,乃至更大范围,就需要另外的考虑。

    学分制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相应的人才,设定学分门槛,一位学子,通过百分制的考试,一次次积累足够的学分,达到标准,就算成才。还可以顺势把学位也弄出,学士、硕士、博士这种。

    清晰明了。

    明州海事学堂只是一个开始,等回了金陵,无论是金陵大学,还是后湖医学院,乃至国子监,朱塬都会建议老朱推广学分制。

    当下文件,是朱塬首先提出了设想,再交给刘琏他们具体完善,主要是什么学问该定多少学分之类的细节,以及,积累多少个学分可以毕业。

    朱塬也有自己的要求。

    明州海事学堂,按照后世标准,算是中专级别的职业学校,要求就不能太高。

    文科方面,礼不能废,但也不能要求太过,朱塬打算专门做一套教材。

    这是之后。

    当下……

    说真的,识字就行。

    三百千那种级别。

    主要还是实用性的专业技能,大到造船,小到织网,还有针对营海相关的识图、勘测之类,乃至周边的工作、营造,以及对海洋气象、生态等等的研究

    想想就千头万绪。

    因此,这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三五年时间,能够大致做出体系,朱塬就满足了。

    当下只是框架。

    看完了刘琏他们做出的方案,明显的,文科还是太重,朱塬划掉一些,计划100的毕业学分,直接将文科压到30学分,理科占70学分。

    而且,最后又补充一笔。

    鉴于当下营海司和海军都督府急缺各种人才,接下来几年,权宜之计,学堂的学子修满60学分,达到及格,就能看情况提前毕业。

    另外,也不用全日制学习,也不限制年龄,学生还可以选择在职研读,不定期选修,夜间进修等等方案,一门学科,学完了,就可以申报考试,积累学分。

    最终的目标是拿到学位。

    学位,将来肯定是会与各种职称待遇挂钩的。

    说起来,这倒是后来被很多人诟病的一件事,唯学位论啊,不看实际能力啊,巴拉巴拉。

    问题在于,要不然呢?

    比人品?

    真这么搞,人家有钱有权有家世有背景的孩子,‘人品能好到把那些想出头的小老百姓爆出几十条街。

    因此,看似刻板的应试教育,就是这个世界最公平的教育制度。

    没有之一。

    看完这份文件,朱塬边想边写下了满满一页的批注,刚拿起另外一份营海司吏员收集整理出来的冬汛带鱼海捕相关资料,门外响起侍卫通报。

    看过去,除了写意的父亲乔旺,还有朱塬稍微想一下才记起,之前在舟山岛避暑时任命的明州禽类养殖公司经理林久,和那位擅长土法孵化的副经理匡三。

    匡三还捧着一个竹篓,内里有‘啾啾的鸣叫声传来。

    示意三人进门,朱塬笑问:“孵出来了?”

    三人规规矩矩地施礼过,林久才道:“是的,大人,特意来给大人报喜。”

    匡三捧起竹篓小心地送到朱塬办公桌上,满脸喜色:“大人,恁给那温度计实在神奇,分作十间暖房尝试孵化,总计一千只鸭蛋,竟是一次就出了六百一十七只鸭苗,呵,这还是小老儿我等手艺不精了,今后再试,定是能更多哩。”

第127章:学分制[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