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李晔,大唐末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44章 朝廷平定关中后,当谋三川[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宫,浴堂殿内,偏殿。

    康承业谦恭地汇报着各项事务。

    李晔却正思绪游荡,因为他正有感慨,便是去年时,便在此地,康承业才只是个被刻意打压的闲散宦官,有志不得逞。若按历史进程走下去,也始终得不到大唐天子与朝廷的青睐,始终默默无闻。直至被派去河东为监军,在李克用父子麾下,才渐渐展露出才能;

    可如今,康承业已官至正三品怀化大将军,得授岐陇兵马都帅、京畿兵马府佥事。而且他实际从朝廷处得来的权力,还大于了他的职事(李晔秉承制衡原则,几位领军都使职事相差不大,可当领兵出征,授予战时权限时,就有大小统属之别)。

    如今的康承业,可算得春风得意、抱负得逞,如雄鹰终能展翅在长空。

    李晔可以自豪的说,是他成全了康承业。

    当然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康承业也成全了他,帮他确立了朝廷如今一统关中的局势……

    心有所念,李晔便道:“康卿可记得去岁时,也在这殿里,你曾献上的八字么?”

    康承业恭敬回道:“凡与圣上所言,臣无不铭记在心,只字不忘。”

    “先近后远,由内而外。”李晔再次道出这八字来,感慨颇多,“我正是依从了你这八字,先除却禁内阉患,整编京中禁军,再驱逐贼寇,平复京畿各地,直至出兵凤翔……一步步走来,实为不易。可若没了康卿这八字,失了轻重缓急,乱了步序,只怕也走不到如今的局面来。”

    “圣上如是言,臣惶恐。圣上之仁德懿范,见识卓远,出臣百倍千倍不止,如何平复天下,中兴天朝,更是早有韬略,不过借臣之口道出,臣如何敢贪功。”康承业谦虚应道,顿了顿后又道,“圣上今日再提这八字,可是在筹划下一步动向?”

    李晔笑了笑,他其实只是有感而发,说些闲话,却不曾想康承业一心要谈正事。

    他只好问道:“说起下步动向,康卿可有高见?”

    “圣君面前,臣不敢称高见。”康承业此时不谦虚了,直接道,“臣以为,朝廷平定关中后,当谋三川。”

    李晔不置可否,只问道:“何以见得?”

    “臣以为,三川易得,而关东难制,故而当先取三川。”

    康承业开始了他的陈述。

    “朝廷若兵出关东,过蒲津渡是河中,过潼关是河洛。仅从表面看来,朝廷集关中之力,取此二地并非难事,可其实,河中背后是河东,河洛上面是汴宋,朝廷若贸然侵犯此地,实则是置于了河东李克用与汴宋朱全忠的兵锋之下。非是臣妄自菲薄,凭朝廷之力,尚不足以与河东或汴宋相抗,而一旦战事不利,非但二地不可得,反会危及关中,后患无穷。是以臣言关东难制。

    “三川之地,山南有杨守亮,西川有王建,东川有杨复恭,梓南有顾彦晖,龙剑有杨守贞,洋州有杨守忠,昌普有韦君靖,峡路有成汭……正群雄追逐、相互讨伐之时,亦正可乘虚而入之际。除西川王建渐有坐大之势,需严加防范外,其余皆不足虑。是以臣言三川易得。

    “再者,自乾符年黄巢乱河南以来,历经十数载,中原战乱不断,早已

244章 朝廷平定关中后,当谋三川[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