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李晔,大唐末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24章 食盐的问题必须解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若说有哪一样事物与大唐结缘最深,莫过于食盐了。

    虽只能称之为孽缘。

    安史之乱后,大唐朝廷内外交困,正是凭借食盐和榷盐法,为朝廷迅速敛起大量财富,从而维持住朝内开销,更供养了十数万神策军用于征讨四方,制服不臣藩帅,也才有了后续的这一百多年国运。

    又正是因为严重依赖盐利,盘剥过狠,致使天下百姓困苦不堪,社会动荡层出不穷,并最终诞生出大盐枭黄巢振臂一呼,将摇摇欲坠大唐王朝一把推进了坟墓里。

    后继者田令孜为重建神策禁军,也唯有争夺盐利,与河中乃至河东开战,彻底葬送了神策军的最后一丝余晖……

    如今,李晔也要为盐而发愁了。

    关中虽有几口小盐井,分布在富平、奉天等地,但就这点产出,显然供应不了关中数十万百姓的庞大食盐需求,关中的食盐,多靠外地输运。

    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河中盐池,二是渭北盐池,三是剑南盐井。

    渭北的食盐产出集中在盐州一地。可盐州与关中间道路险阻,若是盛唐时期,南北商队络绎不绝,当不存在问题,可如今这个战乱年代,想要将大量食盐从盐州顺利输运至关中,并不现实。加之盐州政局动荡,境内多党项羌人混居,便是党项人首领李思恭的政令在盐州都难以通行,更别说如今的朝廷了。

    蜀地食盐主要分布在东川与峡江路等地,可如盐州一样,蜀地至关中道路险阻,转运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加之三川新乱,尤其东川正处神策军与顾彦晖的鏖战中,峡江路也为荆南强夺,当地盐井是否正常生产尚且两说,更别指望千里迢迢贩运来关中了。

    所以近些年来,关中的食盐,全靠从隔壁河中输运。

    况且河中安邑、解县两座盐池,每年光盐利就在百万贯以上,能占到全国盐利近三分之一,可知其巨大的产量,完全可供应关中需求。

    田令孜当年拼死也要争夺河中盐利,其原因也在于此。

    然而河中自有节度使王重盈,守着这样一个聚宝盆,怎有不借机发横财的道理?

    另外,从河中往关中输盐,必过蒲津渡。

    以往王行约主政同州,就靠着这个要渡盘剥生财,同时也让关中百姓备受其苦,每斗食盐高达两百五十文钱,致使许多百姓经年不知盐滋味,并导致京城内私盐屡禁不止,动乱频频。

    如今韩建接手了蒲津渡,关中盐价非但未跌,竟涨到了二百七八十文。

    采盐的成本才多少?按最大值来估算,算上人力工钱,算上设施消耗,也绝超不过五文钱,而京城中的卖价竟逼近三百文,不知翻了多少倍。

    一般朝中官员认为,盐价虚高,会让关中百姓深受其苦,引发私盐泛滥,社会动荡。

    在李晔看来,这种认识仍是过于肤浅了。

    通过垄断盐,抬高盐价,其实就是在变相掠夺财富。

    准确来说,是河中与华州两处藩镇在变相掠夺关中的财富。如此一来,李晔与朝廷辛苦治理,试图积攒起来的关中物力财力,其实都通过食

224章 食盐的问题必须解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