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李晔,大唐末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8章 强攻凤翔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康承业积极献言,认定要取凤翔城,唯有强攻,别无他法,且应趁大军新胜之际,及早进攻。

    孙惟晟问道:“为何不等党项人攻占泾州后南下,完成对凤翔的合围,然后再攻城?”

    康承业直言不讳道:“李思恭若有心南下,早便到了,既是无心,多等无益。”

    其实李思恭的夏绥兵马本月前才过驿马关,进入泾州境内,如今正兵临泾州城下,虽说进展有些缓慢,但泾州境内多山,掠地攻城不易,倒也说得过去。

    如今康承业却直言夏绥人马之所以进展缓慢,皆因李思恭心思不定,是否有些过于武断了……

    康承业并不理会众人质疑的神色,继续分析道:

    “朝廷征讨凤翔,已过去了四旬,他李思恭若真有心讨伐逆贼,为朝廷出力,当及早发兵,又何至于如今才出现在泾州境内?因而他李思恭是何居心,亦不言自明,无需浪费唇舌再辩。

    “再有,据这段时间探来的消息,一直有泾州人马源源不断地赶往凤翔,可知泾州城内所剩兵马无多,加之张钧新亡,泾州城中必是人心惶恐、各怀异志,如此情景下,李思恭却依旧停驻泾州城外,迟迟未能破城,除了心思游离不定,难道还能有别的原因么?”

    众人听后默默点头。

    其实想通这个道理不难,只是他们不愿意去这样想。

    他们更愿意相信,四方藩帅皆忠臣,只要天子诏令一下,他们便响应王师,应者云集……

    韩逊这时问道:“如今凤翔败亡在即,李国公(李思恭得封夏国公)为何不肯举兵南下,会师凤翔?”

    这问题由韩逊问起,倒是让人有点吃惊。

    他和李思恭同时响应天子诏令,然后举兵南下的,因为谈到李思恭的不忠之举时,他应当更明智些,保持沉默,尽量别让人将李思恭的行为与他联想起来。

    当然,也可以视为他问心无愧,纯是因为不甚了解关内诸藩的动态,才故而有此一问。

    康承业就事论事,没有去考虑这个问题由谁提出,只针对这个问题回答道:“李思恭的意图已十分明显,错失了原州,他便取泾州,因而他根本不会出泾州,更不会损耗夏绥人马来助朝廷攻打凤翔。”

    “原来如此。”

    韩逊略有所思地回道。

    这又像是韩逊的一次失误,既然他主动发问、又听到了李思恭的不纯之举,那么就应当大声叱骂,当众表明自己的立场才是。而不是这么含糊地回一句。

    好在帐内诸将多武夫出身,没有这么多细腻的心思,因而没人嗔怪。

    帐内继续议事。

    康承业又接着说明为何只有强攻一途。

    天子领朝廷大军离开陈仓、西入陇州后,岐州境内朝廷兵马空虚,康承业一直小心提防,谨防凤翔贼兵趁机杀将出来……

    可最后,李茂贞一直固守凤翔城内,始终未派兵马出城反攻。

    康承业据此认为,李茂贞已明确了固守城池之意,绝无可能再出城来战。因而,无论再用什么计谋引诱李茂贞出城,都只能是白白消耗时间,消耗军中连战连捷的锐气,眼下唯有强攻凤翔城。

    帐内众将,无人能反驳康承业的建言。

    加之他们刚攻下了一座陇州城,信心满满,也都纷纷附和,攻下凤翔城,彻底解决凤翔逆贼。

    李晔见状,也不再迟疑,与众将约定时日,强攻凤翔城。

208章 强攻凤翔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