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李晔,大唐末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8章 归土还田[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涉及到僧门佛地,事情就变得微妙起来了。

    说心里话,殿内诸人有时见惯了僧侣霸道、享有种种特权,也会心生厌恶,甚至会觉得不公道。商人赚取钱财靠的是低买高卖,大族攫取家产凭的是世代经营,勋贵享有权势来自于先人拼死建功,可这些僧侣们又凭了什么,就凭一张度牒?

    然而他们又不敢将心底的想法表露出来。

    毕竟,佛法无边,谁敢对神佛不敬?

    而且人终归有一死,死后是升入西天,还是被打入地狱,让魂灵饱受折磨,可都是佛家说了算……

    听杜让能接着在道:“此次官府招抚流民,寺院同时也在招收佃农。而关中百姓大多礼佛,佛院的租佃也多低于官府,甚至有寺院恶意压低租价,与县衙争夺人口……因而各县入籍户迟迟未有起色,也与其中有一定关系。

    “再有部分寺庙见流民返乡后空无分文,白手起家所需钱财甚多,便借机放利贷,再索取流民的田地、房屋抵押,致使地方农务混乱,不一而足……”

    杜让能始终说得很谨慎,尽量用平和的语气描述事实。

    因为他很清楚,是谁授予佛家在俗世的权势?

    说到底,不还是来自天家么?

    自古以来,就没有几个天子不信佛。得罪佛家,可不只是遭僧人编排、败坏清誉,其实也等同于得罪了天子。

    好在,据他一再观察,当今天子似乎不信佛。

    可他又听说宫内淑妃娘娘礼佛……

    总的来说,若非被逼得没办法了,杜让能也不愿意捅这个窟窿。

    各地的寺院实在太猖獗了,导致县乡务农难有起色,而天子又一直盯着各地农务。

    包括天子昨日突然转去云阳县,说到底,不就是对他主持各县农务的成绩不满吗?

    与其等来最终的雷霆震怒,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先把问题说出来……

    另一面。

    李晔很赞赏杜让能当众提出这个问题。

    但同时他也要十分谨慎地对待这个问题。

    精神信仰这个东西,有时很可怕,甚至能超出世俗的管控。

    而越是末世,人的肉体和精神越痛苦、越困惑,便越需要精神上的寄托,而能给予他们这个寄托的,在这个时代,就是佛教。

    上至王公贵族,下到普罗大众,在这个时代里,就没几个任不对佛教里磨难、轮回、逆受、因缘等思想奉若圭臬的……

    李晔问道:“佛家超脱世俗之外,为何要执迷于尘世间的权势钱财和名利呢?”

    “方外之人,终究也是人?”

    杜让能不确信他的答案十分符合天子之意。

    但他多少听出来了,天子似乎也对佛家有所微词,故而心里一松。

    另一边,张濬嗖地一下站了起来。

    他张濬可不信佛,也不怕佛家描绘出的那些地狱场景,他只信法家和纵横之术。

    张濬道:“先贤相狄公(狄仁杰)曾有叹:老、庄玄一之篇,周、孔《六经》之说,是为名教,宜习之;妖胡乱华,举时皆惑,唯独窃叹,众不我从,悲夫!

    “故,臣以为,僧尼徒众,糜损国家,寺塔奢侈,虚费金帛,乃至于今,竟与朝廷争夺田亩丁户,致使国事难兴,宜皆除之。”

    李晔心里赞赏。这便是他喜欢张濬的地方了,敢打敢拼,虽有些说大话、贪私财等私德问题,但都是什么大问题。

    尤其是在这个大厦将倾、朝廷积弊日久的时候,尤其需要张濬这种人,他不怕惹来众怒,也不怕世俗非议,堪比一把可用之斩妖除魔的利刃。

    只要这把利刃能握于自己手里……

    李晔面上不露声色,只顺势问道:“如何除之?”

    “拆毁寺庙,使不得耗损金帛;焚烧佛经,使不得妖言惑众。夺其田地,归还于民;熔佛像以为钱币,令寺院僧尼还俗,以充民力;并其僧尼度牒,一并作废,其后缴纳田赋,应征徭役,一如平民。”

    这也是张濬比杜让能强的地方了,只要能复兴大唐,他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也敢做。

    有了他这样的人出头,李晔就可以退隐幕后,操控大局……

    其实方才杜让能提出佛家诸多问题,大抵也只是劝天子限制佛家,莫使之太过猖獗,干扰了朝廷的施政;而到了张濬这里,他所提出的诸项措施,可就不是限制佛家了,而是要灭佛。

    甚至比半个世纪前的会昌灭佛的措施更为严苛、极端。

    殿内众人无不咋舌,甚至有人准备立即质疑……

    可李晔怎会跟他们这个机会?

    张濬话音刚落,李晔当即专心殿内其余人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如此过激的建议,天子没有否决,且立即接话……这本人就是一种表态。

    其余六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乱乱言,唯有答道:“唯圣上圣断。”

    “既如此,”李晔立起身来,再看向张濬,“佛家一事,便交由张卿一力处置。”

    “臣,领旨。”

    张濬振声应道。

    他早瞧那些秃头的僧侣不顺眼了,如今终于可大干一场。

    ……

    ……

    杜让能说的没错,若论侵占田地,大族庄园远远无法与寺庙道观相比。

    自大唐立国后,各世家大族纷纷乔迁至两都附近(既有主动,也有被动),遍置田产庄园,但朝堂上风云变换,权势更迭,这些田产庄园也难以持久,流转于不同的庄主。尤其是黄巢乱关中四年,几乎将所有大族庄园抄掠、毁坏了一遍;

    而佛家却无此忧虑,不管宫里谁做了天子,朝堂上换了哪家得势,都得礼佛敬佛,倒像是流水的朝廷、铁打的佛法无边。

    便是到了这乱世,世道越乱,无主之地越多,流民越众,反倒寺庙里的香火也越旺。

    ————

    今天发一个大章试一下哈。

    其实我早想发大章了,听说可以拉均订,若是影响了大家的观看,我再换回去。

    不怕大家笑话,这本书首订只有30……说实话,我只能用来领全勤了,多少也可以促使自己写下去。但现在一个月不到,均订涨到90了,哇,翻了三倍!虽然只有90……

    但好歹看到希望了啊。

    万一三个月后,真的能涨到500呢,就可以一直领全勤,然后一直写了。

    最终完成我的再造大唐梦。

138章 归土还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