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章 勒令韦昭度致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么反应?韦昭度如何?”
“奴婢听人说,韦昭度离开西川时,曾与王建会过一面,又留有族中子弟在王建身边,故而韦家遭大家遗弃后,有投蜀之意……但此事纯是风闻,奴婢未听得韦家有人亲口道出,故不能确认。
“至于韦昭度本人,如今闭门谢客,只一两僧人能出入韦府,听说是在思过……”
再想起近来听得的消息,韦家前后的变故,黄万年不由叹道:“其实也没几个人敢拜访韦府,韦家如今算是败了……”
李晔瞥了他一眼,警示道:“不要滥用你的同情心。”
李晔弃用韦昭度,有三个原因。
一是韦昭度无能。
若是普通官员平庸也就罢了,但他韦昭度偏偏又曾位极人臣,于朝中百官有着巨大影响力,那他的平庸无能,以及在征讨西川两年中毫无建树,徒劳消耗朝廷的人力物力,就不得不予以严惩,以儆效尤。
二是京兆韦氏在京中势力庞大。
李晔曾专修唐史,自然从史书上了解到唐朝的门阀势力有多可怕。
可等到做了这大唐天子后,又并未发现京中、朝中的门阀士族有多可怕的势力。或许是已至残唐的缘故,或许还有其他因素,他如今无暇去深究。他只需知道,门阀势力的衰败,于他而言是好事,也省得他再花费精力去对付这一拨人。
如果说京中还有残余门阀势力,那韦昭度的韦家便首当其冲,因而借此次机会,先将韦昭度拿下,为以后自己的一系列变革提前扫除障碍。
至于第三个原因。
李晔是先用韦昭度给朝中官员们打个样,顺便展露一下自己的天威,试试反应。
接下来,他要重组朝堂了。
以明朝的中央行政体系为参照,重组朝堂,加强君权,提升行政效率,一直是李晔的夙愿,如今也该着手实施了。
唐朝的三省六部为框架、九寺五监负责职事这套行政体系,本就是皇权与门阀望族相妥协的结果,早在盛唐时就过了它的有效期,弊端百生;其后又冒出的以节度使为代表的使职体系,是对原有行政体系的填补,但更是一种冲击和破坏,其有效期更短,甚至可说是诞生之初便伴随着无法解决的弊端;而至黄巢之乱后,朝堂上已谈不上有成套的行政体系,完全崩坏,纯靠着惯性在维持大厦将倾未倾。
没有一套强有力的中央行政体系,不能强化自己手里的君权,想带领这个残唐走上复兴之路,根本就不可能。
甚至,李晔觉得他不是在中兴大唐,而是要重构一个崭新的大唐。
前段时间,杜让能挑选京畿各县县令时,听说朝中部分官员就相互推诿,不愿出京为官,有的在调令已下的情况下还能最终留京成功……
李晔当时就想重组朝堂。
可考虑到当时正用人之际,需要大量官员配合杜让能的工作,他忍下了。
如今各县的重建已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慢慢步上正轨,朝中那些官员们又闲下来了。在李晔看来,就该是时候重新调配他们了。
此次韦昭度之事,又让李晔看见了,如今朝中百官毫无权势,全仰仗他这个天子的鼻息,又内部体系混乱,既不能高效地处理行政事务,也不可能组织起来与他相抗……
综上,李晔决定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
133章 勒令韦昭度致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