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李晔,大唐末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6章 寓兵于农,以农为先[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今国事衰颓,首当便是兵事不振,故而要兴国事,首先也要强兵。

    因而几乎所有人都倡议强兵兴国。

    且如今四方藩镇自立之势已成,视朝廷诏令如同废纸。既不能以制敕告诫,也唯有以强兵威慑。

    至于如何强兵,张濬、刘崇望等人泛泛其谈,只能谈到一些大略。

    倒是几位都指挥使的建议较为切实。

    一要扩兵源,广招健儿入伍,编练成军。他们另建议,眼下京城外流民汇集,有数万之数,正可从中择健壮者入伍;

    二要购良马,行伍装备中,战马为先。朝廷原在天下分设四十八牧监,可如今除大明宫北的飞龙厩外,便再无牧马所(原本还有个沙苑牧监,可自王行约袭占同州后,脱离朝廷掌控),因而需从夏州、云代等地多购战马;

    三要选良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既要从京城诸军中提拔,也要想方多从四方藩镇中征选将才入京;

    四要明法度、勤操练,因遗留缘故,如今各军法度不立,操练不勤,故兵不强。禁军原有秋后会操点兵的礼制,后渐渐废驰,诸军使建议重启会操,等等……

    除绝大多数人主张强兵兴国外,也有几人提出了其他方略。

    如有人认为,朝廷只关中一隅之地,兵力有限,更无法与四海藩镇之兵相比,以强兵来兴国并不现实。应当效仿先秦的纵横之法,多豢养能言善辩之士,将之派往各藩镇,再利用各藩镇之间的利害冲突,纵横捭阖,以兴朝廷。

    孔纬甚至提议,天下丧乱,朝廷萎靡,皆因礼法不兴,人心无据。当尊崇礼教,以伦理纲常来教化天下万民,如此人人知礼节、辩忠奸、敬君父,国事方兴。

    当孔纬提出他的这番方略后,无人应和,也无人辩驳。

    大家不知当如何来劝说这份顽固的老国公……若尽口头教化便能止干戈,罢藩镇,又何须他们费劲心机在这里谋划……

    最后,沉默许久的杜让能给出了他的方略:寓兵于农,务农为先。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夫知兴兵赋敛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由此兴百事,何事不兴?何况于兵哉?……”

    杜让能先强调已农为先的必要。

    针对方才众人提出的征流民入伍,他也提出了反驳。

    “一遇凶岁,则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兵,如此兵众而民寡,游惰逞强者众而勤事耕种者寡,地无所出,民无所依,兵无所立,岂得长久……

    “而一旦地力不继,衣食无所依,游惰逞强者必聚众喧闹,转而为匪、为盗,遗祸无穷……”

    同时他也结合关中的地理分析道:“关中之地,四面沃野,以此地耕养务农,可养者数不胜数;而以此地养兵,曾不若荒野大漠。如此弃农兴兵,是舍本而逐末也……”

    最后杜让能得出他的结论。

    “当以务农为先,兴兵为次,寓兵于农。再有圣上圣明,臣下发愤,用物有节,兴兵有方,如此,方中兴有望。”

    杜让能说完后,殿内同样一时沉默。

    可此时的沉

126章 寓兵于农,以农为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