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李晔,大唐末代天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2章 朱全忠的抉择[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什么杜让能、张濬之流,最多慧眼识才举荐几位贤臣,而我,直接推举了一位圣明天子出来……

    至于为何足足写了十二张,是因为这些邸抄上,非但有此次用兵的详尽过程,还附有论罪王行瑜、斥责李茂贞的诏令,以及京城百官颂赞天子的贺文,不胜繁复……

    照例说,大大地违背了朝廷榜文简明扼要的宗旨。

    可由于是酣畅淋漓的大喜事,杨复恭自然一点也不觉得它过于繁复了,只恨不能再多两张,再他看得再尽兴点……

    然而尽兴之后,杨复恭也不得不鞭策自己,自己也该加紧兑现收复西川的誓言了,否则,又如何配得上天子称自己一声“国老”?

    ……

    ……

    河南。泽州城下。

    城内李罕之数度遣使来央求,但朱全忠充耳不闻,只催促大军加紧攻城。

    战机难觅,绝不容有失。

    挑唆朝廷出兵河东未果,一度让朱全忠有了放弃攻占河阳之地的念头,但好消息却接踵而来。

    云州防御使赫连铎却在对河东军的战事中取得了胜利,又成功说服了河东万胜军都指挥使申信来降,瓦解了河东军的攻势,让李克用深陷代北战事的泥潭;

    加之李克用自己性情暴虐,竟因招待不周这点芝麻小事当众鞭挞自己的亲弟弟、昭义军节度使李克修至死,随后又用品行能力远不如李克修的李克恭继任昭义军节度使,激起当地兵变,致使昭义五州重新陷入混乱……

    这些有利因素加在一起,导致李克用的河东军只能困守河东不出,也让朱全忠终于下定决心全取河阳。

    其实,李罕之新附李克用不久,对后者并无忠心可言,又遭汴宋大军围城,已有投降之意。

    部下诸将也劝朱全忠接纳李罕之的纳降,但朱全忠断然拒绝。

    欲要招降李罕之,便等同于逼反张全义。

    李罕之与张全义,二人本是“刻臂为盟,永同休戚”的生死弟兄,共同打下河阳之地,后反目成仇,成为你死我活的仇敌,大起干戈。被李克用誉为“当世吕布”的李罕之竟不敌不以勇武见长的张全义,便寻来李克用为后援,张全义则向朱全忠求救。(解释一下,李克用将李罕之比为吕布,既是夸赞其勇猛,也是看准了李罕之三姓家奴的本性。)

    河阳镇原为都畿道,治所东都洛阳,乃四海之中、天下极险要的地方,朱全忠自不会放过如此千载良机,果断出兵河阳。

    自此后,张全义对他感恩戴德,凡有粮草、兵马所需,无不一一供应。

    所以,在朱全忠看来,李罕之只是他用来促使张全义死心塌地追随自己的工具,如今河阳事实上已收归己手,张全义任凭自己在河阳安置兵马却无半句怨言,那李罕之这个工具便已失去了作用,只需要彻底铲除他,让张全义安心替自己代管河阳。

    而且,朱全忠曾同张全义、李罕之一道在黄巢手下效力过,对于这二人,该如何取舍,他自是心中明了。张全义可称得上文武双全,虽常年厮混在军旅中,却良知未泯,心中仍有大义仁爱,而李罕之,则纯是一个乱世武夫,视人命为草芥,毫无忠诚道义可言。

    因而他当初果然出兵援助张全义,此时更不会舍张全义而取李罕之。

122章 朱全忠的抉择[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