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武振大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两难局面[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宋已经没有扶持的必要了。

    既是如此,那不如反了吧!

    荀宁已经彻底看清了大宋的真正面孔,压制武人是它的根本国策,因而赵顼在做各种决策的时候,面对荀宁,他都是既用之又防之的态度。

    如果荀宁只是寻常武人,那也就罢了,他请缨作战建功立业的事情,也许会得到赵顼的批准。关键的问题在于,荀宁不光武艺高强,文采还好。

    这一点就会让赵顼有点忌惮了。

    如果让荀宁真的借助这几个机会,建立了功勋,那么功高震主,将来无人牵制荀宁,必然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产生。

    说得更为直白一点,那就是赵顼害怕荀宁会像赵匡胤那般,武力发动政变,从而威胁到他的地位。

    荀宁精神有些恍惚的回到了家中书房里,此前苏瑜曾经说过,赵顼并不信任他,现在荀宁算是彻底感受到了。

    “可怜我忠心耿耿的为国为民,没想到今日竟然会有这般的待遇。”

    荀宁心中愤恨,他心中已经有了计划——是时候想办法将这一支私军带走了。

    这一日过后,荀宁待在荀家府中,连续五日,都没有出去。

    即便是朝议,荀宁都上书称病留在了家中而不去。直至九月十五日,荀宁方才走出了家门,不过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宫,而是去了城外的校场,和温如玉一道训练大宋镇抚司的成员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眨眼间,就到了年底。

    汴梁城又下雪了,白雪覆盖在了屋顶上,从城墙上望过去,整座汴梁城就像是笼罩在了一块白布下方。

    大宋雁门关,战斗总算停歇了,梁靖捧着议和文书,赶在过年前回到了汴梁城,一时之间,街头巷尾,对于此事议论纷纷。

    “唉,原本还以为不用再给辽国交岁贡了,没想到的是,事情翻转,明年要交的更多了。岁币五十万,绢五十万匹,哪怕是榨干大宋国库,也掏不出这些东西来啊!”

    “狗官梁靖,大宋这回丢人丢大发了。幸亏雁门关守住了,要不然大宋就惨了。”

    “可惜的是,种诂身中三箭,种师和战死!想那种师和乃是雁门关的一员虎将,如今战死沙场,换来的不是大宋的硬气,而是这股懦弱。屈辱啊!”

    百姓们言谈举止之间,都是充斥着对大宋向辽国求和的耻辱感,很多人甚至是在公开场合之中唾骂梁靖。原因很简单,是梁靖代表大宋与辽国签订的议和文书。尽管这个事情,是得到了赵顼肯定的,可在百姓的眼里,梁靖才是罪魁祸首。

    北边的战场守住了,南边的却是一团糟。

    薛樘战死以后,王韶再次组织进攻,结局可想而知,数万大军,几乎全局覆没。广南西路一带的钦州等地,也陷入了安南的手中,其兵锋已经直指治所桂州了。

    荀宁在垂拱殿一事后,就再也没有上朝过,他一心窝在了兵营里,即便是战局如此不利,他也没有开口献策过一回。

    大宋不可救!该亡国就让他亡国吧!

    这是荀宁的态度!

    也许这个年关,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很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两难局面[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