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不建寺,只立碑[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盐。
海盐,显而易见也是用海水制成的盐。
海水制盐没什么稀奇的,史书明确记载的,最晚从汉朝,人们就开始用海水制盐。
不过,一直是用煎煮的方法。
这种方法,成本太高,费时间、费人力、费木柴、产量小。
直到明朝时,山东无棣县的盐民才发明了日晒法制盐。
而李恪所要采用的当然是日晒法。
晒盐的盐田位置要求,地势平坦、海滩要宽阔,最好是大风大浪的背风坡。
气候条件要求,光照充足、风多雨少。
场地土质条件要求,滩涂质地不易下渗海水。
另外就是海水的水质了,要无污染,这一点倒是不用担心,在这个时代,想找被污染的海水都难!
综合这些要求来看,辽东半岛西海岸,简直就是天然的优良盐场。
李恪让商业部尚书范淅川派来十名官员,并成立的国有盐场,以后盐场就由这些人负责运营。
这十人为首的名叫于睿识,李恪带着他们从寻找最佳盐场位置开始,一点点讲解每个环节的原理、诀窍、注意事项等等。
“于睿识,你们注意到这一片区域了吗?说说看,这里是否适合开辟建造成盐场?”李恪向身后的几人问道。
之所以要一边讲解,还要一边考校他们,是因为,这十个人,将来都要独立出去到其他地方分别建立盐场。
因此,李恪必须保证他们,能够真正的理解自己三讲的每个环节的要领。
第168章 不建寺,只立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