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逆子叛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章 幽州锁钥,蓟门关[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李恪正是收到了枯叶的情报,得知幽、营两城都只有数千守军,所以大胆采用大迂回的战术,偷袭对方的两个老巢。

    这两座城池,存有大量的武器、甲胄、粮草。尤其是幽州,这里是大唐北方绝对的军事重镇。

    一旦李恪占领幽、营两州,那么宁国境内的12万唐军,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再严防死守几个重要关隘,唐军想回都撤不回来。

    唐代的居庸关,被称作蓟门关。蓟门关以南属幽州,是大唐领土,蓟门关以北是库莫奚的领地,当然了,如今属宁国壁州。

    苏定方带大军到达关前,没有立即发动攻击,而是在关前五里停止前进。

    500天宁军兵士,不着盔甲,每人一身布衣,抱着用干草缠绕的钢刀,悄无声息的潜伏在蓟门关前的树丛中。

    等待。

    等什么?

    游隼!

    寅时,这是人一天中最疲惫嗜睡的时刻,也是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刻。

    蓟门关上,轻微的“啪哒”一声,一个大大绳套,挂在了城墙垛头上。很快,垛口外,露出了一个包裹着黑色头套的脑袋。

    “黑脑袋”机警的迅速扫视左右,然后纵身一跃,轻轻落在了城头。

    这“黑脑袋”就是李恪游隼特战队员。

    随后他抖了抖绳子,拔出匕首蹲在墙角警戒。几息之后,又一名队员跃上城头,接着是第三名、第四名……

    整个过程,没有发出一丝声响,周围只能听到隐约得打鼾声。

    很快,两个小队,二十名队员,全部到位。

    很默契的,二十人迅速散开。

    有十人把绳套固定在内墙,沿着绳子滑落到关内,去打开城门。

    城墙上的三人,迅速朝警讯房摸了过去,这里有巨钟,有大锣,有号角,有狼粪,有干柴。

    一旦遭袭,守卫的兵士,就会第一时间敲锣给全体守关兵士示警,然后点燃狼粪或者干柴,给相邻两侧的烽火台示警。

    其中人提着大锣,来到外墙边,平托着转了几圈,然后猛的一松手:

    走你!

    大锣飞往数十丈外的山谷里去了。

    另一人割断的绑着撞钟用的木锤,连同号角,也给扔到外面的山沟里去了。

    然后开始清理城墙上昏昏欲睡的守卫。

    好好睡吧,一次睡个够。

    解决完城头上守卫,十名队员,竖起耳朵听着下面的动静。

    不一会,只听的沉闷的“吱呀”一声。

    另外一队得手了,城门被打开了!

    城头上的队员迅速点燃准备好的三堆干柴,顿时火光冲天。

    蓟门关外潜藏在树丛里的500天宁军,看到三团火光,立即窜出树林,冲进关内。

    此时,游隼的作战任务已经完成,后面就是正面的硬刚了,不必再让他们做无谓的冒险。李恪的安排就是,500先锋冲进关内后,游隼立即撤出战斗。

    同时,五里外的天宁军主力,也看到了三堆火,于是,轻重骑兵全速冲向蓟门关。

    而蓟门关两侧的其他烽火台,很快也注意到了这里的火光。

    但寅时三堆火,可不是他们的示警信号!

    白天遇袭点狼烟,因为在白天狼烟的浓重白烟,在数里外就能清晰看到。而晚上则是点一堆火,火光在夜晚也可以传的很远。

    同时,还要辅以不同节奏的锣声、钟声,或者号角声,这些节奏都是机密,而且不定时更换。

    其他烽火台只看到了几堆火光,没有辅助的声音示警,说明这不是自己人点的信号。

    显而易见,蓟门关已失守!

    很快的,蓟门关相邻的烽火台点燃了烽火、狼烟,同时敲钟、吹号。

    过了寅时,天色已经开始发白,此时点燃狼烟已经逐渐能看到了。

    紧接着,依次相邻的烽火台也做出了反应。

    一时间,号角、烽火、狼烟四起,跟捅了马蜂窝似的。

第30章 幽州锁钥,蓟门关[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