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逆子叛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建国方略[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爸爸,不能白叫!

    有了国号,还要有国旗、国徽、国歌!

    这些有利于加强百姓对国家认同感,增强国民的凝聚力。

    国旗,李恪设计的是一面红底金龙旗。

    唐代人尚红,尤其是石榴红,借助民众对红色的喜爱,转移到对国旗的喜爱上,再转移到对自己国家的喜爱上。

    龙的传人,必须用龙纹,不解释!五爪金龙,呈腾云状,遒劲剽悍,威武霸气,睥睨天下!

    龙纹的颜色就用土豪金,壕情万丈,土豪气息直接拉满。象征着国家富强和百姓的富足。

    以后,官署、学校、军队,必须悬挂国旗、国徽,要升国旗。民众的话,不做要求。

    国徽,用金色盘龙图案,两只前爪,左托论语,右握陌刀!

    寓意着,我是个讲道理的国家。你要是讲理,那咱就讲理;你要是想跟我动招呼,那咱就开干!

    国歌,就用《精忠报国》。不为别的,就为了那句: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另外,李恪还设计了一面军旗。

    军旗底色也用红色,图案是一面盾牌,两柄交叉的长槊。

    盾牌代表着军队保家卫国的防御功能;长槊是长柄武器,可以近战使用,也可以投掷杀敌。

    寓意着只要你敢惹我,不管远的近的,我都得攮死你!

    设计好这些,李恪又设计了一套行政制度。

    不同于如今大唐的三省六部制,李恪采用的是明朝内阁制为基础的框架。

    即:

    大皇帝+内阁+三院十六部。

    把关键权力抓在帝王手里,把各方面具体的行政权分发给各部。

    所谓大皇帝,也是说,皇权超级强大,掌握着最终决策权、军权、财权等。

    内阁,只有朝政处理的建议权,十六个部有不能决定的重大事项,交内阁协商处理。内阁协商出处理结果后,交李恪用玺,然后返回各部执行。

    三院为:政务院,都察院,司法院。

    政务院下设十六部:农业部,工业部,商业部,民事部,兵事部,外事部,税务部,财务部,审计部,治安部,人力部,水利部,运输部,教化部,增丁部,邮政部。

    这十六部,重新划分了隋唐行政制度下,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职能。

    各部设尚书一名,统领本部工作。

    政务院,长官为布政使,不统领各部,只负责协调处理部分涉及各部的事项。

    都察院,长官为都御史。负责监察各部门工作。

    司法院,长官为按察使。负责诉讼刑狱事务。

    这样,把各种琐碎的工作都交给各具体部门,而李恪只需要遇到下面搞不定的时候,自己看一下内阁的各种解决方案,选一个最优的,盖章就可以了。

    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躺平了!

    要知道,当老大可是一个高危职业。据刁钻的历史研究者统计,隋唐时期皇帝的平均寿命只有45岁!

    只能活45岁啊!太可怕了!

    所以,还是躺平比较香!

    所有制度框架设计后,再反复研究,仔细完善,最后定版。

    之后,又筛选出一系列适合当前这个时代的法律条文。包括:民法、商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军事法、诉讼法。

    国号、国旗、国徽、制度、律法等等,所有这些,就是李恪为宁国制定的建国方略。

    领土有了,百姓已到位,军队和行政系统等权力机构已建立,国成!

    搞定一切,李恪打算往大唐递交国书。

    只要自己递交的国书被大唐接收,就算在法理上完全独立了,不再是大唐的亲王国。除了称臣关系,行政上不再受其统辖。

    那么以后,自己就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完全推行自己的制度、律法,不再受大唐支配。

    不过,李恪可不准备弄什么遍邀邻国、祭天大典之类的,如今还是低调为妙,一切从俭。

    元末朱元璋打天下时,谋士曾给他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啥意思呢?

    概括起来说就是:

    全力发展,夯实基本盘,猥琐发育,不要瞎嘚瑟;认认真真积蓄实力;足以装逼的时候也先别装,等到更厉害的时候,突然秀所有人一脸!

第21章 建国方略[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