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逆子叛国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章 讨伐逆子[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家都很熟,就不介绍了。

    不过,很明显,长孙冲肯定是太子、魏王、长孙无忌这些人安排进来的,以免柴哲威在平叛中放水。

    总体来说,都是一帮新生代的将领。

    这可不是李二故意不派能征善战的顶级强将,而是不得已。

    这就要说李恪选择的反出大唐的时机了。

    李恪一直通过“枯叶”获取长安的消息,得知夏粮收获后,大唐正式对吐谷浑用兵。

    大唐那些军神、猛将,几乎都领兵在外。

    比如:

    李靖、候君集、段志玄、李大亮、李道宗、薛万均、薛万彻、契苾何力、执失思力,这群狠货,都在前线暴揍吐谷浑。

    牛进达在嘉州平定獠人叛乱,张士贵同样也在平定獠人叛乱。

    另外,此时此刻,尉迟敬德在同州做刺史、程咬金在原州做都督、柴绍在华州做刺史、张亮任相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都在长安周围镇守,是绝对不能动的。

    李孝恭名义上打下了长江以南的半个大唐,再加上玄武门中立,军功太盛,于是再无缘军权,被“升任”礼部尚书,封河间郡王。自此以后,靠自污名誉度日。

    正是看到,无论是朝廷精力,还是将领分配上,都腾不出手对付自己,李恪才果断选择这个时机反出大唐。

    瞅准机会,到营州热心帮营州都督张俭御寇守边,一切都按自己的计划进行,李恪自然是甚为满意。

    可李二就完全不同了。

    当时,消息传回长安,李二气的直跳脚:

    “逆子!逆子!朕只是削了你600户食邑而已,你就撂挑子不干了,放着齐州都督府不管,跑去御寇守边!”

    长孙无忌抓住机会:“圣上,吴王私自带近万人离开齐州,到了境外。这不仅是渎职,还是叛国啊!”

    “如今,我大唐正在一心讨伐吐谷浑,后方的亲王却叛国而去,这,这传出去不好听呀,圣上还是赶紧解决此事比较好。”

    边上的太子、魏王一听,嗯哼!?机会来了!

    太子:“父皇,此事确实让我皇室颜面尽失,臣民都在为讨伐吐谷浑尽心尽力,吴王却为了些许食邑、钱财,反出大唐,影响实在太恶劣了!”

    魏王:“父皇,吴王因为这些小事就叛国,若是不以儆效尤,怕是不妥,毕竟大唐如今已经有数十名亲王。”

    “是啊,圣上,如果不把叛国者绳之以法,那其他亲王纷纷效仿,岂不是乱了套!”长孙无忌赶紧又加了一把火。

    李二看了一眼面前满脸“恳切”的几人,没有说话。

    心想:你们舅甥几人,没他娘的一个好东西!操的什么心,朕能不知道?

    唉,也怪自己。实在没想到,自己一句这孩子太像自己的话,就给他带来这么大的麻烦,几次险些丧命。

    但自己本来说的也不错啊,老三的确像朕年轻时一样果敢英武,尤其是帅气逼人这方面,最像朕!

    况且,朕是皇帝,皇帝怎么可能会错!?

    看着长孙无忌,太子、魏王,李二很窝火,老三虽然不是皇后所出,可毕竟是朕的儿子,你们这帮瘪犊子居然多次安排刺杀。

    不过窝火的同时,李二也不得不感叹:

    老三这小子太鸡贼,看到其他兄弟几人恶斗不止,他自己是想置身事外啊。不过倒是挺有血性,带着不足万人,居然敢打进蛮族窝里,抢地盘自立!

    看向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房玄龄,李二问道:“玄龄,你怎么看?”

    房玄龄本不想说什么的,毕竟说到底还是争夺储位引起的,这是些皇家的破事,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了,没有必要介入。

    但既然皇帝问了,也不好不回答。

    “臣以为,吴王确实有叛国之嫌,不过这事要先放一放,毕竟吴王是去了境外,而且临走前,把齐州都督府及刺史府各项事宜,都安排妥当,军、政各方面如今依然运转良好。”

    “吴王出走境外这件事,说到底也就是面上不好听。可现在不是在这事上花心思的时候,我军与吐谷浑缠斗正在白热化状态,所有的精力都应该用在那上面,不然有可能前功尽弃。”

    长孙无忌、太子、魏王,听了房玄龄的话,当即就炸毛了,表示强烈反对。

    再三权衡,最后李二还是决定,出兵!

    李二点将时,却发现,老一代将军都派出了,一大群名将都在吐谷浑前线,程咬金、李绩等一批名将又在镇守北疆。

    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新生代的小将们。

    于是:

    以柴哲威、程务挺为正、副行军总管,长孙冲为监军,由仓曹参军刘仁轨押运粮草,派出步兵8000,骑兵2000,即刻发兵!把这个逆子给朕绑回来!

    要知道唐代用兵通常是不设监军的,而让长孙冲为监军,完全就是为了堵这舅甥几人的嘴。

第10章 讨伐逆子[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