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从辽东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七章 东王的野望[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藩要人口,南藩也要人口,现在连北藩和西藩也要人口,看来国内的百姓越来越受欢迎啊。”

    唐清安坐在桉台后,看着手里的奏疏,突然间觉得有些有趣。

    一只温柔的手搭在唐清安的肩膀上,轻轻的揉捏。

    只穿着肚兜的王熙凤,满眼迷离的趴在唐清安后背,紧紧的贴着唐清安。

    感受到背后的软意,唐清安忍不住抚摸白葱花似的手指。

    什么羞耻,王熙凤都抛之脑后。

    眼前是全天下最有权力的男人,而且孔武有力,最为盛气凌人的王熙凤,为自己能迷倒皇帝而感到兴奋。

    唐清安伸出左手摸索,右手拿奏疏。王熙凤则出动靠上去,方便唐清安的动作。

    名不正言不顺,但这种滋味的确更诱人。

    “疼。”

    不知不觉间,唐清安下手重了点,王熙凤娇滴滴的在唐清安耳边哈气。

    “凤丫头。”唐清安忍不住转过头。

    “好大大。”

    王熙凤顺势依到唐清安的怀中。

    “奴好看吗?”

    掀开自己的肚兜,王熙凤红唇轻轻微张。

    ……

    “从今日起,紫禁城不再招收太监。”

    “原皇城太监,安置到庄田养老。”

    “解散十二监,四司。”

    “设立皇家内务府。”

    “设立皇家秘书处。”

    “设立皇家事务府。”

    “设立女官。”

    “设立女执事。”

    “设立女总管。”

    “皇子皇孙到北京军官学校读书。”

    “建立皇家卫队。”

    “建立皇家亲军。”

    “施行一夫一妻制度,废除纳妾。”

    ……

    唐清安现在有十几个子女,以后就是十几支。

    如果这样都能断绝血脉,那就顺应天命吧。

    几百年后。

    皇权也该消失了。

    同时。

    一夫一妻制度,还能消减贵族的繁衍。

    至于普通百姓。

    他们本来就是一夫一妻。

    “关于移民人口到藩国,是有利于国内民生经济的。”

    文华殿。

    内阁关于是否移民人口藩国之事,产生了激烈的争执。

    说来说去。

    还是担心藩王的实力国强,会对国内造成威胁。

    如果是前前明朝的朱棣事例倒无所谓,就怕像晋朝的八王之乱,败坏了国家。

    “藩国与国内相隔数千里,地广人稀,如果这都能对国内造成威胁,说明国内制度不堪。”

    唐清安不置可否。

    西伯利亚有多寒冷,人口才多少。

    九州国还要面对日本本土的形势,更不可能抽身国内。

    至于吕宋和麻那里。

    更是数千里之遥远,想要威胁国内,至少要在海军方面强过大顺帝国。

    以大顺国如今的体量,可谓是天方夜谭。

    海军还不是陆军,能有各种奇迹,纯粹比的是国力。

    至于西疆。

    后世的人口,经过国家大移民,也才只有三百余万而已,而且路途艰难。

    想以四藩动摇中国,各方面条件都极难满足。

    但是割据的风险是有的。

    不过那时候,唐清安也所无所谓了。

    鸡蛋不放到一个篮子里。

    当四个藩国里全部是汉人人口的时候,反而对中华文明是有利的,更加的经久不衰。

    所以移民的事,唐清安不但要督促同意,还要大力的推动。

    “如果一户百姓现在有田五十亩,生了三个孩子,分家后就是一家十余亩。”

    唐清安慢条斯理的说道。

    作为开国之君主,文治武功超凡,他的底气太足,没有人能放在他的眼里。

    “三代之后,这户富裕的百姓,就会沦为贫民。”

    人口的增长,而田亩没有变化,也没有新的产业吸引过剩的人口,那么人口增长带来的不是实力。

    不但会降低经济水平,减少内需,大量的贫困人口,也会导致积弊的产生。

    番薯和玉米加入了轮作,为人均增产了九十斤,让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实力。

    但这还是不够的。

    至少唐清安不满足。

    有番薯和玉米,大顺至少五十年内没有忧虑。

    不过他喊出的可是国强民富。

    所以要更多的田亩,因此设立四藩。

    开始推动煤矿业发展工业,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就业。

    三个儿子。

    一个留在当地,一个去加入其它产业,一个去外藩种地,这才是长久的治国之道。

    人口扩充了三倍,才能让国家的实力也随之增长。

    否则只增长人口,只会让国家越来越弱。

    唐清安举得例子,说服了内阁。

    而且内阁也反对不了眼前的皇帝。

    他的威信太高了。

    ……

    百姓们故土难离,很多人不愿离开家乡出去闯荡。

    那么怎么解决呢?

    强制的手段并不好,反而会天怒人怨,只有利益上的诱惑,才是最好的。

    利是不变的。

    人人都追求。

    “移民四藩的百姓,每户分田五十亩,三年不缴税,由藩国提供耕牛,粮种,农具。”

    】

    同时。

    各地官府都在宣传去藩地的好处。

    不过老百姓不是傻子。

    就说清朝的统治者吧。

    他们入关后,反而把宁古塔当做了流放地,成为对犯人最严厉的处罚之一。

    非常可笑。

    所以老百姓不愿意去藩国。

    以前投奔金江镇是为了活命,现在国内政治清明,岁月太平,至于唐清安举例的三兄弟分家的后患,也要等十几二十几年才会初显。

    没办法,各个藩国为了吸引人口,加大了条件。

    五十亩变成了百亩,甚至两百亩。

    西藩和北藩最没有人愿意去,最后提出只要能开垦的过来,开垦多少田亩就是多少。

    如此也没有多大效果。

    东藩和南藩倒是有了起色。

    九州国人口空旷,土地却尽是熟地,只需要好好耕种就能有好的收获。

    南藩的吕宋和麻那里土地宽广,气候也不寒冷,适合人的居住。

    而且吕宋本身就有大量的汉人。

    在他们的宣导下,让不少的百姓动了心,愿意去投奔两个藩国。

    去东藩的人口最多。

    东藩藩王的亲军本来就高达五万,加上军属已然有了二十余万人口。还有十馀万作战的士兵,不少人也远离安家在东藩。

    第一年移民

第五百六十七章 东王的野望[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