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楼从辽东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七章 出山[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投靠,哪怕自己只是一名小军官,也不会彻底拒绝。

    不定因为自己主动投靠,成为忠顺王千金买马骨的对象。

    如果都靠不上,那就完全学习毛文龙,自产自救,在朝鲜建立东江镇,不过道路要更加的艰辛。

    如今国内总兵吴宏战死,王纯被俘,不知是投降了还是英勇就义。

    逃回来的还有王凤,常栋。

    浙江兵报仇心切,愿意听从金江镇的整编,也有群龙无首,无法抗衡的原因。

    金陵兵同样如此。

    王凤只有一千兵,常栋只有一千五百兵,也无力抗衡金江镇。

    且知道金江军的厉害,不敢违背平辽侯,也服从了军司的安排,没有向朝廷弹劾平辽侯。

    如果王凤和常栋不愿意,唐清安还真不好硬来。

    因此他特意招来王凤和常栋。

    “明年和蛮族大战,你们二部兵力不够,无法独立成军,因此要整编,希望二位知晓大义,一心为公。”

    “平辽侯所命,我等愿意遵守。”

    两人很乖巧。

    原本国内的援军,被朝廷派到金州,有支援金江军的意思,更有制衡牵制金江军的暗中的意味。

    如今以他们两人残存的实力,根本做不到牵制金江军,还不如乖乖的听话。

    在锦州的失败,对两人也是很大的打击。

    “如此甚好,我不会亏待二位。”

    有了平辽侯的承诺,两人也不在有其他的顾虑。

    因此军司立刻整编了这九千五百兵,重新分了三营,并从各军抽调了军校生出身的中低级武官,充入了这三营。

    所以现在的金江军,为战事准备的有四十三营。

    不光金江镇各地都动了起来,大周国内也是如此。

    登莱码头草料,粮资已经高达上百万石,其余物资兵甲不可计数,并征集了众多的船只,用以运送金州。

    山东的苏观,登莱巡抚韩昊。

    两名亲近金江镇的官员,对于物资的运送,极为的配合。

    加上贾雨村,三人形成了一个三角,三方配合娴熟。

    “再于登莱,发粮二十万,豆十万,布三万解往金州,以支应金州调兵前线。”

    “金州各军练兵完毕,即已准备开往前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理应充足各库,以备战事。”

    巡抚贾雨村的奏疏,核粮道官张云承的奏疏,先后抵达朝廷。

    “金江军,原国内兵,合计四十三营,近十三万兵,已整装待发,只等朝廷粮资。

    另请登莱大营的各兵,先至者先调入金州,以磨练双方之默契。”

    平辽侯的奏疏,也已送达朝廷。

    国内征调了五千广东水师和步兵,福建兵三千,广西兵七千,云贵兵四千,浙江兵三千,山东兵七千,金陵兵七千,山西兵两千,川兵六千,江西兵三千,湖广兵五千。

    合计五万两千兵。

    登莱的大营,目前只有山东,山西,川兵,江西等地的士兵已至,其余还在路上。

    军队征调了,可是朝廷竟然选择不出统兵大将。

    老派的勋贵,例如神武将军这等有领军经验的,因为太上皇的原因,不受皇帝的信任。

    都降职发配到了边缘地区,导致京城的勋贵,皆不堪大任。

    勋贵不能用,那就要用文臣。

    可是同样因为太上皇的原因,原来朝中的老臣,重臣,也都已经去职。

    新提拔起来的官员,要资历没有资历,要经验也没有经验。

    偌大的京城,一时间竟然找不到人才。

    刘一儒如今大权在握,满朝门生故旧,看上了这个职位,提议了自己的门生吴文华。

    皇帝还在犹豫,却受到不少稳重人的反对。

    此人没有处理过军务,如何能负责这等军务大事。

    而唐清安闻知后,也坚定的上疏反对。

    “军国大事,乃国家之安危,如何能轻率而出,必选老臣持重之人,方是国策。”

    刘一儒此人敌视勋贵,他的门生,唐清安不放心。

    如果导致两军不合,唐清安就要考虑,是否还要坚持原来的军事计划。

    他愿意为国平辽,代价却不是金江镇大败。

    在宁远的忠顺王请命。

    忠顺王有能力,有资历,他出任总督,虽然会导致金江镇获得的利益最小。

    可是为了胜利,唐清安愿意支持忠顺王。

    可奇怪的是,皇帝却没有同意,而是下诏忠顺王,编练锦州军,牵制北镇。

    皇帝的亲信史鼎,看出了其中的机妙,不过他没有为忠顺王说话,而是推荐了他的大哥。

    史鼐。

    史鼐是勋贵中,难得的担任重要职位,却没有倒向太上皇的人。

    且皇帝深信史鼎。

    没有掌权之前,史鼎就旗帜鲜明的支持皇帝,为皇帝出谋划策,立下了大功。

    加上史鼎常夸耀史鼐,对于史鼐的才能,皇帝也是深信不疑。

    毕竟史鼐没有被罢职前,在锦州做的也不错。

    最后因为刘一儒的原因,皇帝才同意刘一儒的建议,召回了此人归京。

    刘一儒原本的门生魏毅,担任辽东经略,导致锦州大败,这一回又提议他的门生,也是皇帝犹豫,最后没有认同的原因。

    最后思来想去,同意了史鼎的建议。

    史鼐重新出山。

    正如红楼原文中一样,第二次外放。

第三百零七章 出山[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