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清算[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璋为了给百姓有个交代,连主审官吴庸也给赐死了,意思是他搞的,还编写了《大诰》让百姓能够看懂案例,相当于给百姓普法了。
而且朱元璋为了鼓励百姓能够去读,还赋予了《大诰》另一个身份,就是犯罪时的挡箭牌。
比如你犯了个小错,衙役来抓人的时候,你拿出《大诰》那就罪减一等,所以本来应该拉你去衙门打板子的,现在就口头教育一下得了。
所以有了这个好处,家家户户都要保留一本这个,虽然大多数还是文盲,但这种普法措施还是有好处的。
至少在空印案和郭桓案后,大的贪污没有在出现了。
至少在洪武年间没有出现过了。
朱元璋在《大诰》里面感叹说:“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在是不多!”
郭桓案与之前的空印案是明太祖重典肃贪的表现,让明朝官员警戒恐惧,至此之后他们知道了朱元璋是真的最恨贪污了。
朱元璋还在这次案子中发明了大写数字。
“郭桓案”后,朱元璋将记账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以杜绝贪官污吏通过篡改数字贪赃枉法。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的确很好,以前用一二三四,可以添一笔改一笔,后来这种就没有办法改了。
这一次大兴牢狱,对整个朝廷来说是很大的影响的,因为杀了太多人,全国现在出现了严重的官员缺口。
不过,朱元璋还是聪明的,这些戴罪之人就算要被砍头,也要等到接任的人来了才砍。
所以有些偏远地区的县令,戴着枷锁办公都要几十年。
不过,这不是办法,最好的办法还是开科取士。
即便洪武年间当官痛苦,但天下读书人的目的不就是当官吗?
所以他们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去的。
这一次开科取士,录取的名额就会很大,所以去报名的人也很多,方孝孺和解缙自然都去了。
这些读书人还是很有自觉性的,他们都是怀着一腔热血去的,没有人会为了当贪官去了。
这一次的郭桓案,的确起到了警示作用。
而这一次开科取士,也基本上完成了朱允炆的领导班子了。
此案在京城的官员已经全部伏法了,但与之有关系的,全国各地这么大,所以还需要慢慢查。
历史记载是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年一直都在查。
所以现在砍头的只是郭桓等人,后面还有很多。
朱元璋看着郭桓及相关人员被收拾了,抄家所得基本上赶上了全国两年的总税收了
这可真是骇人听闻啊,但他心里还是满意的。
首先郭桓和这些官员贪污腐败是事实,所以杀了他们理所应当。
其次,这一次也是很好的警示作用,也是朝廷的一次大换血,无论是淮西集团还是浙东集团,还有李善长等人的文官集团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最后,这一下子国库就由亏变成了盈了,那出征辽东的计划就可以实行了。
现在马上过年了,老十二应该回京了。
给他把婚事办了,让徐达安安心心地打辽东。
于是,朱元璋书信两封,一封寄给徐达,让他回京参加徐妙锦的婚礼。
另一封给朱柏,让他回京举办婚礼,过后找一个吉日,就藩。
朱柏这段时间在宁海县也不断的收到来自于各方的好消息。
老黄和尔雅办事成功,两千多万石粮食已经顺利入库,且没有被发现。
谭明在西安发现了探马军司的痕迹,正是他们联系郭桓,所以被追踪到了痕迹,目前正在追查。
这个消息对于朱柏来说是震惊的,探马军司在西安,之前雇尔雅杀人的也在西安,西安是秦王的驻地。
秦王是属于塞王,他手下兵多将广,他那里有探马军司不奇怪,但事情真的这么巧吗?
会不会西安的探马军司和雇主有什么联系。
这个雇主直接参与了告密者一案,铁矿案,而且欧阳伦这边也通过茶马案会经过西安。
铁矿和茶这些都是违禁品,而且上次还卷入了兵仗局,如果他们还有心搞火器呢?
这个地方有很大的问题,秦王不会有什么不轨的想法吧!
朱柏对于秦王是了解一些的,他也是一个打仗的好手,而且朱标的死正是从西安回去之后就死了的。
这里有关历史嫌疑,有人说朱标的母亲不是马皇后,而是李淑妃,但朱元璋喜欢朱标,所以将朱标就过继给了马皇后。
由于这个事情发生在当年朱元璋还没有起势的时候,他还在跟着郭子仪的时候,他是先娶李淑芳,后来才娶的郭子仪的义女马皇后。
所以真正的嫡子应该是秦王朱樉。
他会不会想当太子,虽然历史上评价朱樉这人脑子好像不太好使,但有没有可能,这是装的?
当然这只是朱柏的猜测,朱柏并不是明史专家,对于这些不太了解。
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秦王有很大的嫌疑,告密者一案,铁矿丢失,探马军司都和西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由不得朱柏会怀疑。
朱柏让谭明继续查。
罗贯中先生已经到达了湘地,在段成的照料下,继续开始写《三国演义》。
周癫带领的50位和尚也已经到了荆州涌泉寺。
尔雅和老黄完成任务后,也回到了湘王府。
现在荆州可以算是就等着朱柏去了。
解缙和方孝孺也和朱柏告辞了,他们要去参加考试去了。
现在宁海县也就没有什么必要呆了。
当看到最后一封信的时候,朱柏傻眼了,朱元璋让他回去完婚。
徐妙锦则心里高兴了起来。
她在朱柏旁边,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
朱柏还是有些担心的,他说道:“徐将军那里还没有交代,这亲能结成吗?”
徐妙锦可不怕她爹,说道:“那个老头子的话不算数的,皇上都同意了,还有什么不同意的,大可不用理他!”
朱柏当然知道朱元璋可以压他,但徐达也不一定会买账,况且朱元璋并不知道他们翁婿二人的交易。
这才是朱柏为难的事情。
还好,去苏州妙智寺的锦衣卫,有消息传来,这是一份姚广孝的身世信息,什么时候出家,家境如何,剃度师父是谁,喜欢看什么书,交什么友等。
朱柏一看这么详细,这个应该可以交差,这个锦衣卫是个人才,他记住了他的名字王元。
朱柏就将这封信寄给了徐达。
徐达先后看到了朱柏和朱元璋的信,比较满意,对姚广孝的底细有了了解,说了一句:“兄弟,你是一定要和我结亲啊,行吧,准备烧鹅,我们两个好久没有好好喝一次了!”
徐达同意了,他也会在婚礼的日子前赶回去的。
只是朱柏现在要开始忙起来了,他在回京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要去,否则以后就藩没有机会了,这就是兵仗局,这一次他要去收人情债了。
第五十七章 清算[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