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国子监的留学生[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bsp;“禀殿下,当然是天朝的洪武通宝了。”泰期双手一抱拳:“琉球物资匮乏、又没有什么金属矿场。在归附天朝之前,民间的物资交易就是拿着东西换东西。”
“稍微有一些身份的,把海巴子的壳加工一下,作为贝币流通使用。”
“承蒙上天眷顾,我王兄顺天意、归附了上国。小邦通过朝贡贸易,再加上上国源源不断地赏赐,琉球获得了大量的洪武通宝。”
“于是,洪武通宝就成了琉球民间贸易流通使用的最主要的通货。”
“老爷子啊,说您什么好,明明自己就缺铜,还打肿脸充胖子,把成串成串的铜板赏赐给别人。”朱允炆一阵苦笑,转念却想:“彰显华夏风华、宣扬大明美誉,有时也的确要拿钱来砸,厚出薄进也是权宜之策。”
泰期接着又说:“后来,琉球和高丽、倭国、暹罗这些国家进行货物交易的时候,用的也是天朝的洪武通宝。”
“这些藩国会要我朝的通宝吗?”朱允炆笑着哦了一声。
“禀殿下,他们抢着要!”泰期的手,在空中虚抓了一把:“由于小邦的洪武通宝大多是天朝的赏赐,不仅铸造精美,而且材质极好、没有掺杂太多的铅锡。“
“天朝的洪武通宝,远比高丽等国的铜钱通货好的多,自然就成了抢手货。甚至有时,洪武通宝也成了商品,待价而沽。”
“这是为何?”鸿胪寺少卿忍不住插了一句。
“二次铸造啊。”泰期点了两下脑袋:“这些黑心的商人自己开炉铸钱,把洪武通宝融化,加铅加锡,再铸成他们自己国家的铜钱。”
“就这么一融一铸,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利润。”泰期撇了撇嘴。
“原来如此。怪不得,贵使每次来我朝朝贡,都会给礼部和鸿胪寺点名要洪武通宝,作为回馈之物。”朱允炆眉角上扬,看着泰期。
“请殿下治外臣之罪。”泰期老脸一红,尴尬地低下头,心中阵阵懊悔:“话太他娘的密了。果真是言多必失,汉家的文化博大精深啊。”
“贵使言重了。”朱允炆哈哈一笑:“不过,这一次,贵使恐怕是要不到洪武通宝了。”
“殿下,这是为何啊?”泰期话中带着哭腔,心中悔意更盛:“如果拉不回成船的通宝,回琉球后,我那王兄还不扒了我的皮。”
“我给贵使看样好东西。”朱允炆对着王忠招了招手;“这是我大明帝国将通行天下的洪武宝钞。”
“这是纸钞?我的乖乖,这世上这么可能会有如此精致的纸钞?”泰期小心翼翼地拿着洪武宝钞,细细地端详,一脸的贪婪。
只见宝钞十寸见方,纸张洁白细腻,隐约有暗黄的斑点,一圈精美的吉祥龙纹装饰四周。
宝钞的正上方是朱元璋亲笔书写的“大明洪武通宝”的横题,铁画银钩、刚劲有力。
宝钞中央,红、黄、蓝多色套印着绵延万里的长城和巍峨庄重的奉天殿。下方,竟然是数百个比米粒还小的微雕楷书,泰期恍惚间,认得这是大明皇帝陛下的《北伐檄文》。
宝钞在阳光的映射下,“大明”、“洪武”四个水印文若隐若现。
......
第39章 国子监的留学生[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