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第一皇太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章 三眼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击杀百步之敌?”

    “严侍郎问得好,这小子有前途。”朱允炆点点头。

    此时的手铳最大的射程约为60步。

    “要想增加弹丸的击发射程,需要增加膛压。而提高膛压,可以通过增加火药填装量和加长膛管的长度来实现。”

    “将熟铁锻打成厚薄适中的铁板,卷成一尺长的铁管,然后将四个这样的铁管锻接到一起,为保证气密性,在接缝处施以铁箍加固,做成三尺以上的枪管。”

    “最后从两头,用钢钻将膛内打磨圆滑,一定要越圆滑越好。同时加大药室,增加火药填装量。”

    朱允炆在地上,粗略地画了一个长枪的轮廓。

    “长长的枪管以护木固定,护木后端做成鱼尾形状的枪托。这样,就可以倚靠在肩膀上,双手持铳。弹丸击发时,既减少了手铳对身体的冲击,又减少了枪管的上下跳动。”

    “同时,在枪管上安装望山和照门,用以提高射击的精准。”

    严震直已陷入狂热,一戳身边的大使:“殿下之言,可行?”

    大使的老脸早已涨得通红,闻听上官询问,连声嗯嗯,脑袋如小鸡叼米般猛点。

    “你一个靠卖弄嘴皮的酸臭文人,还敢在老夫面前说什么火器?”傅友德狠狠地剜了严震直一眼,对着朱允炆双手抱拳:“殿下,大不可在手铳的射距上过于执着。”

    “哦,颖国公,这是为何?”朱允炆有些不解。

    “殿下有所不知。想我大明受马匹数量之累,与前元交锋之时,多以军中步卒对抗蒙元精骑。”

    “老臣在徐州之战,就曾率大明五千步卒完胜四万蒙元骑兵。”老国公的眼中充满着神采。

    “我朝的单兵火器并非对敌军施以远距离精准打击,而是承担与弓箭手一样的职能。铳手一般居于军阵之前,在敌方骑兵冲阵之时,以手铳密集的火力缓冲骑兵强大的冲击力。”

    “在造成一定的杀伤之后,仍然要依靠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击败敌军。”

    “因此,大明的火铳手皆配置全套的腰刀、步盔和铠甲,以备近战所需。”

    “我朝的军阵,是以防御为核心,以手铳形成源源不断、连绵不绝的弹幕,达到摧毁敌方士气、阻挠敌军骑兵冲阵的战术目的。”

    “所以,对我大明虎贲来说,最需要的是能使火力更加密集的单兵火器。”

    “三眼铳!”朱允炆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三什么铳?”傅友德连忙问道,脖子伸的老长。

    三眼铳,是华夏火器发展历史上的一朵奇葩,也是华夏喜闻乐见、存续时间最长的一款火器。

    三眼铳横贯明、清、民国,甚至在上世纪,在南方一些农村的庙会上,也经常能看到这个玩意。

    三眼铳问世于明朝“弘治中兴”时期,因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威力巨大,以极高的性价比备受朝廷推崇。

    在万历年间,三眼铳力压仿制葡萄国的鸟铳,而成为北方明军的制式武器。更是被横行关外、把努尔哈赤打的跪地叫爸爸的辽东铁骑玩出了花。

    据说,大明终结者、崇祯皇帝朱由检挂在煤山歪脖树上晃荡的时候,脚下就放着一把三眼铳。

    三眼铳也叫品字铳,铳身由3个铳管平行铸造成“品”字形,大多用铁箍加固。后端和手铳一样铸有尾銎,可以安装长短不一的舵杆。

   

第31章 三眼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