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军器局的炮阵[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允炆,眼神中就处处洋溢着崇拜。
严震直和大使顺着朱允炆的手指,看到炮身上明显的瑕疵,却一脸的不以为然:“殿下,这尊碗口铳已经是咱们这儿的精品了。”
见朱允炆似乎满脸的不悦,大使忙不迭地解释:“殿下,这尊碗口铳是用生铁铸造出来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怎么能用后世的眼光来判断事物的好坏呢。”朱允炆苦笑了一下:“大使,给我讲讲这碗口铳是如何铸造出来的。”
经过军器局大使的介绍,朱允炆对洪武时期火器的种类和火炮的生产过程有了大概的了解。。
明初的火器大概有三个类别,一是燃烧类的火器,比如火箭、万人敌;一是爆炸类的火器,比如地雷、水雷;还有就是管状的射击类火器。
射击类火器基本上也是三种,一种是给单兵配置使用的手铳,一种是给关口要塞、大型战船配置的中型碗口铳,第三种是专门给城市攻坚保卫战配置的大型铳炮、大将军炮等。
射击类火器基本上都是通过泥型铸造法铸造出来的,泥型铸造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泥先制造一个泥炮。
把泥炮烘干后再分段翻制出两半或多瓣的泥模,经过仔细的打磨和反复的烘干之后,将炮身的铸模装配好,最后将熔化的铁水浇注入模子里,一尊火炮就造出来了。
用泥型铸造法的好处是,可以批量生产、成本低廉,据说同时期欧洲造一门以石头为弹丸的火炮的费用,可以让大明造五十门以上的碗口铳。
但缺点也很多,由于是以泥模,不可能像金属模那么光滑,铸造出的炮身自然会经常出现凹凸不平甚至凹坑。
“那依颖国公所言,火器容易炸膛又是为何?”朱允炆接着问道。
“殿下,由于铸造所用的材料是生铁,生铁硬而且脆、杂质又多,所以射击中比较容易炸膛。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炮壁的厚度,所以这个碗口铳看着笨重了一些。”
“那如果是熟铁,又当如何?”
大使闻听,深深地吸了一口凉气:“太贵!如果是熟铁,那就要用锻造之法,不过费工费时,而且花费也极高。”
“将生铁通过炒铁法炒成熟铁,十斤生铁仅能收获一斤熟铁。即使是手铳,朝廷也负担不起啊。”
朱允炆指了指旁边的一尊铜炮,还不等自己开口询问,严震直已经抢先回答:“我朝缺铜啊,殿下。”
回想起自己在后世所见的,在一些旅游景点陈列的那些清末所铸造的铜炮,朱允炆心中一阵的酸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禁锢了华夏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人都想做官发财,研究科学的人自然凤毛麟角。”
“如此,华夏金属材料的冶炼、铸造技术,从明初到清末,几乎是原地踏步,丝毫没有长足的发展,白白浪费了整整500多年的光阴。”
“如今,我有幸来到洪武,就让我那多出的六百年的记忆,点开科技树。”
“让后世的华夏不再生灵涂炭、不再遭受屈辱。”
第29章 军器局的炮阵[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