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姐夫[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耿炳文毫无悬念得让朱元璋失望了。
耿炳文偏科、善守不善攻,几乎没有指挥“大兵团”的实战作战经历。耿炳文只有偏将的才能,毫无统帅的谋略。
靖难之初,已六十五岁高龄的耿炳文领“征虏大将军”头衔,率30万大军誓师北伐。
雄赳赳渡过黄河之后,前军都督佥(qian)事耿璿审时度势,第一时间建议父帅集中优势兵力,直捣黄龙,一举攻占朱棣的老巢北平。
耿炳文瞻前顾后,思虑再三,最终以过于冒进为理由,坚决否定了亲生儿子稳操胜券的策略,决定分兵驻扎于滬(hu)沱河南北两岸。最终,30万大军被朱棣逐一击破。
假如,朱元璋从自己的六公、二十八侯里,随便另选一个侯当做自己孙子的“保嫡将军”,自己儿子发动的“靖难”,极有可能在一开始就被中枢给绞杀了。
可惜,历史永远没假如!
永乐元年,耿炳文自己抹了脖子,不甘心地下去找朱元璋赔罪。
累及长子耿璿、次子耿瓛(ya)、三子耿瑄一同赴死。耿家满门皆卒!
一想到这段历史,朱允炆对耿璿的好感倍增,不仅仅因为耿璿武艺高强、有勇有谋,还是自己的便宜姐夫。
更重要的是长兴侯耿家是朱元璋的六公、二十八侯这些开国勋贵里,极少数愿意拿正眼看自己的一个。
古往今来,世人早已将地位尊卑、门当户对深深地刻在骨子里。
通过一连串的姻亲,淮西勋贵们个个都结成了亲家,共同编织了一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网。
所以,作为老常家的外孙,子凭母贵的朱允熥背后站着几乎整个淮西勋贵集团。
在这些勋贵的眼里,朱允熥作为大明皇太子和淮西勋贵老大家联姻的嫡子,根红苗正,理所当然的是自己效忠的对象!
而朱允炆只不过是一个太子侧妃生的庶子而已,谁能看得上。
在被立为皇太孙之前,外公早死、舅舅全无,母族凋零衰落,除了得到朱元璋一个人的厚爱之外,朱允炆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然而,朱允炆知道,在压倒性的强权和利益面前,永远的效忠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
毕竟,人们只会跟随胜利者的脚步前行。而朱允炆恰恰就是这个皇位争夺战的胜利者。
“必须尽我所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对桀骜不恭、铁板一块的淮西勋贵们进行打压和分化,使其为我所用!”
“否则,一旦这些武将勋贵都被朱元璋所诛,那老爷子您可真成了我朱允炆的掘墓人了!”
“哎,多好的一颗白菜又被猪给拱了!”朱允炆笑嘻嘻地看着耿璿,心里琢磨:
“既然耿炳文善其身、识时务,那就让耿家成为撬开淮西勋贵这块铁板的一把尖刀!”
“耿老侯爷一向可好?”朱允炆亲热地拍了一下耿璿问道。
耿璿受宠若惊:“托殿下的福,家父一切都好。”
与大多数纨绔的二世祖不同,耿璿心思缜密,遇事多谋善断。
每日在宫中耳闻目睹,皇上对二殿下有什么心思,还是能够揣测个一二的。
“皇爷爷经常在允炆面前,夸赞长兴侯诚信素孚、秉性忠亮,是一个勤慎肃恭、值得信任的老臣。这让允炆对侯爷敬慕的很!”
耿璿自然心领神会,知道朱允炆是在向自己主动示好,不禁心中掀起一丝波澜。
但瞬间,耿璿便平复了心情,不露声色地抱拳拱手:“末将替家父谢过皇上、谢过殿下。耿家世代愿为大明赴汤蹈火!”
第7章 姐夫[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