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造航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7章 人均增高八厘米[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华统计的白羽鸡养殖数量,一年是一亿五千万只,这个是比较精确的数字,因为都是规模化的养殖,很容易统计。

    而土鸡的养殖数量,却没办法统计,只能进行一个估算。

    在农村,大多数的人家都会养十几只土鸡。

    这个数量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划算的。

    养的太少了,废精力费时间,还卖不了多少钱。

    而养的太多了,就得全部用粮食来喂养了,田里上山没有那么多蚯蚓和小虫子给它们吃。

    全部用粮食喂养,成本太高,也不划算。

    虽然每家养的都不多,但是胜在养的人多呀。

    平均一家养十只,假设有一半的农村家庭会养,差不多就有两亿多只了。

    大华统计局估算,大华在永兴十七年一共出栏了四亿只鸡。

    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年好像还没吃到半只。

    不过,这些鸡实际上都是供应经济发达地区。

    对于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来说,每年人均起码三四只鸡。

    而对于海外的农村来说,大部份人一年也吃不到一次鸡肉,最多偶尔吃一两个鸡蛋,区别还是很大的。

    一年四亿只鸡的养殖数量,对于偌大的大华来说远远不够。

    为了让更多的国人吃上肉食,大华朝廷最近也是在鼓励养殖业的发展。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提高鸡鸭和生猪的收购价格,设置最低收购价。

    如果有商人刻意压价,官府会出面收购,保证养殖户不会亏本。

    不这个样子做的话,养殖户就会缺乏积极性,不敢冒险。

    毕竟,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没有销售渠道。

    猪养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必须要出栏,否则就要亏本。

    而大规模养殖的鸡鸭或者肉猪,都需要卖到大城市,农村是消化不了的。

    如果遇到收购商耍手段压价,养殖户几乎没办法抗衡。

    市场经济中,资本方的优势太大。

    没有政府干预的话,普通人就只能成为被剥削的对象。

    有了官府最低收购价的保证,养殖户就可以放心的养了,反正有官府兜底。

    如今大华的农村,几乎家家都会养两头猪。

    为什么是两头,这个也是有讲究的。

    单独的一头猪不好养,养不大。而两头放在一起就会争食,吃得多,长得快。

    数量太多,农户则没那么多时间照料。

    两头的话,平时喂点粮食,空闲的时候去拔些猪草,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闲时间,节约养殖成本。

    如果全部用粮食养殖的话,也是不划算的。

    除了设置最低收购价,大华的科技部门还研究出了各种饲料。

    虽然,用饲料养出来的鸡鸭牲畜的肉没有用粮食养出的好吃,但这种差别其实非常细微的。

    只有后世那些已经吃肉吃腻了的人才能察觉的出来,而在目前的大华,还没有饲料猪不好吃这种说法。

    不管是家养的猪,还是饲料养大的猪,在当前的普通人眼里,都一样

第1087章 人均增高八厘米[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