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造航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41章 所见所闻[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而到了今年,眼看西瓜马上就快要熟了,批发商还没有来订货,那些瓜农都在发愁,因为去年批发商扬言不再来这里进货。

    他们都在担心,那些批发商在玩真的。

    事情的原委让林森和赵小龙很无语,这本来是一个可以双赢的局面,只因为双方都想多赚一点,导致变成了一个双输的局面。

    当然,总体上来说,批发商要坏一些。

    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利用手中的渠道优势,把收购价压得太低了。

    按照那个老农的说法,只要收购价能够达到一分钱十斤,那些瓜农就可以很满意。

    两分钱十斤的收购价,在南京可以卖到两分钱一斤,差了十倍。

    哪怕当中的运输费,人工搬运费,储藏费都很贵,但依旧有很大的利润可赚。

    两分钱十斤,一亩地也就只能卖个十二块钱,种五十亩,也就才六百块。

    除去肥料,种子,人工各种成本,平均下来,一个老农一个季度其实也就只能赚两百块的样子。

    比起大华最低工资的工作稍好一点,但是种五十亩西瓜,也是相当辛苦的。

    “如果那些批发商铁了心要在这场博弈中获胜,他们今年还真有可能集体不来这里收购,那这些瓜农可就惨了。”

    赵小龙担忧道。

    西瓜只能解渴,可没办法充饥。

    除了南京,天津,上海这种大城市,还就真没地方能够消耗临沂的西瓜了。

    这些西瓜卖不出去,那就只能烂在地里。

    最后的局面就是批发商没赚到,瓜农赔惨,大城市的人也没有享受到美味廉价的西瓜。

    这实在是太糟心了。

    “当地的官府不作为呀,怎么也得帮助这些瓜农寻找点销售渠道呀。我就不相信了,所有的批发商都能团结起来。”

    林森吐槽了下临沂的官府,按理来说,瓜农种瓜也是在努力的提升本市的经济,官府应该给予些扶持和帮助。

    “回去参他们一本?说不定那些批发商和当地的官府还有勾结。”

    赵小龙说。

    “咱们的任务不是查贪除恶呀,这种事也不归我们管。如果越界了,哪怕是干好事,也有人不高兴的。

    我们要做的,是解决这种问题。而且,要解决的还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要解决这种普遍性的问题。

    不但要帮瓜农找到一条销售渠道,还要帮其他地方的菜农,养殖户找到销售渠道,让他们在和批发商的博弈中,掌握一条后路。”

    帮助临沂的瓜农解决问题?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没什么意义的事。

    帮助了临沂,天下还有几百个临沂,他们一个个去帮,效率太低了。

    那是基层官员该干的事,而他们是朝廷的中央干部,需要做的是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设计一个制度,一次性解决所有地方类似的问题。

    “那该怎么做呢?”

    赵小龙有点没头绪。

    “也许,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信息网络,让各地官员把本地的特产信息汇报到中央,然后朝廷再把这些信息公布到报纸上,让那些商人知道哪里有他们需要的货物。竞争者多了,想要团结起来就难......”

    林森说了个大概的思路,具体要怎么做,这个还得回去详细研究。

    \

第1041章 所见所闻[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