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大明造航母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2章 部队休整[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客,他们以自身的例子来证明,跟着吴长庆混有多好。

    比如戴之隽,原本只是一个提督的军师幕僚,如今是十万大军的军师将军,统筹所有后勤大事。

    这种地位的提升,简直就是飞跃式的。

    而董天宝,原本只是一个游击参将,手下数千兵马。但是投降吴军后,如今已经是一师之长,手下兵马上万。

    作为一个降将,他在吴军中地位不降反升,说明了吴长庆对降将的一视同仁,没有偏见。

    这种情况让不少清军将领都心动,他们之所以不太愿意投降,就是怕降了之后会被排挤打压,甚至成为炮灰。

    而现在,有戴之隽和董天宝等人作为榜样,他们就放心了不少。

    另一个方面就是让这些人见识吴军的强大,让他们参观吴军的日常训练,让他们感受下吴军的气势。

    其实这个步骤有点多余了,之前的那一场大决战,早就把这些人教训的服服帖帖,只想跪下喊爹爹。

    对于吴军的强大,他们一点都不怀疑。

    新主人强大,又不歧视打压降将,这已经这些清军将领见过最好的臣服条件了。

    所以,在几次招降之后,大部分的将领都选择了宣誓效忠。

    而极少部分的将领担心牵连家人,还是没有答应投降。这一部分人吴长庆派人先关押起来,以后看情况再说。

    能用就用,用不了就丢矿上去,反正现在吴长庆对铁矿的需求没有极限。

    汉军八旗的招降比较顺利,到了蒙古八旗和满族八旗就要困难的多。

    他们在大清朝里属于特权阶级,享受着高人一等的特权。投降了汉军,那地位自然是急剧下降。

    蒙古八旗还好一点,他们至少不是大清朝的主体民族,甚至以前也是被满族征服而迫于无奈归顺的。

    对于大清,他们的忠诚度比汉族高不了多少。

    满族八旗是最难招降的,四十多个将领,愿意投降的只有十二个,其他人都是宁死不降。

    对此吴长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把这些不肯投降的将领全部送回苏州关押起来,不肯投降的士兵则是扔到矿上去。

    数天的持续招降,一共招降了三万四千人,其中汉军八旗几乎全部归降,蒙古八旗投降了九千人,满族八旗投降了五千人。

    加上苏州增援过来的两万新军,吴长庆的兵力增加到了十万零七千人。

    数量增加了很多,但是实际的战斗力没增加太多。那两万新兵,自然不如老兵厉害。而那三万四千的降军,需要时间来融入吴军。

    在没融入之前,战力成疑。搞不好他们还会来一个阵前叛变,那才是最恶心的。

    为了避免这种事,吴长庆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尽可能的打乱他们原来的同属关系,让将领去带他们不熟悉的士兵。

    在士兵中缺乏威信,他们就很难鼓动士兵。

    又比如把降军分散到各个师当中,让他们无法聚集到一起。力量分散了,造反的心思也会变淡。

    毕竟,除非是满清的死忠分子,否则做事都会考虑风险和收益。如果反叛风险太高,收益太小,那么就不会有人去找死。

    \

第112章 部队休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