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最后一战[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匡胤以暴力掠夺的方式疯狂袭击西域各国。
连北方的匈奴,鲜卑都经常在马援和严尤手下吃亏。
无数的奴隶和牛羊,不仅充斥了关中的劳动力,还让赵匡胤的大军渐渐变得更加精锐。
实际上,李世民表面上不做动作,但在扬州地区,李世民也派遣了耿纯,张步等清缴南蛮和山越。
此时的山越人非常擅长山地作战,在复杂的地形中战斗。
这两年期间虽然没有彻底剿灭,可也让山越之乱大大的减少了,这样扬州就可以安心种田发展。
甚至张步因地制宜,训练出一只山地精兵。
这也是李世民授意的,为的就是对付益州这样的复杂地形所准备。
李世民着眼于大局,他并没有急切之下针对赵匡胤,反而是夯实地基,发展自我。
甚至对刘縯也多加提防,以防不测。
赵匡胤看不起刘縯这些英雄豪杰,李世民却从未不重视。
这或许是这次时空乱战,李世民能胜出的真正原因。
但赵匡胤的所作所为就错了吗?
只是手中的底牌不一样罢了。
赵匡胤手下没有执政人才,更没有人才的积累。
所以必须抢夺王莽遗产,如果自己培养,就会像刘縯一般,永远都是老二老三的位置。
李世民有房玄龄兜底,他自然可以比拼发展的硬实力。
这就像三国时代,后期蜀国跟魏国的形势一样。
不是诸葛亮非要发动北伐,而是你不发动北伐,蜀国早晚有一天会死翘翘。
魏国占据了整个中原大地,魏的发展哪怕没有治政人才,也足以用体量压垮只有益州的蜀国。
更何况魏国虽没有能跟诸葛亮比拼治政的人,可荀彧,满庞,程昱等人联合在一起,也能顶一个诸葛亮啊。
最后诸葛亮北伐的战略目标已经变成了守卫蜀国,尽可能的延长蜀国的寿命。
不打,死得更快。
赵普在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李世民一次次的破局,挡住了赵匡胤和赵普的疯狂算计和进攻。
如今,赵匡胤实际上已经无法压制李世民了。
所以赵匡胤内心清楚,如果再不进行抢掠式的发育,面对李世民将再无还手之力。
抢夺西域和北方草原部落,最起码还有机会。
王莽九年,持续发展了这么长时间的赵匡胤,面对天下霸主李世民,再次发动了攻击。
站在长安城的赵匡胤此时已经有些疲惫,他意识到了双方的差距。
但只要有一点点机会,赵匡胤也不会放弃。
这就是赵匡胤这种开国皇帝的毅力和坚持。
所有伟大的帝王共同有的特质,那就是永不言弃,永不放弃希望,任何机会都要抓住。
成功者的特质,就是如此。
不要相信什么酒香巷子深,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那都是鸡汤。
想要成功,必须要抓住任何一次机会,一次次的积累实力。
刘縯刚刚打下益州,正在休养生息,对于刘縯来说,现在的大敌已经不是赵匡胤,而是李世民。
益州抢夺战,已经把荆州之前积累的一切全都消耗完毕。
此时的刘縯甚至连数万人的粮草都凑不齐,当然,能凑齐他也不会出兵。
第178章 最后一战[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