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城池防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众人皆知徐世绩乃攻大于防的典型,毕竟强夺五郡之事让他名声鹊起。
杨业自然也是如此认为的。
于是在最后一战中,反而没有多加重视。
实际上,徐世绩是防大于攻的典型。
徐世绩农民军出身,前期投靠瓦岗,后期又投李密,多次以防守的姿态击败张须陀,王世充这等名将,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军队的组织能力。
徐世绩自然无法重新组织溃军撤退。
可农民军本就如此,战事不利四散而逃,前期翟让也经历过无数的失败,徐世绩早就已经习惯了。
一般的将领面临溃败,不是放弃投降,就是想决死冲锋。
因为他们清楚,溃军是无法指挥的。
但徐世绩看家本领就是农民军的组织能力,溃军……徐世绩早就习惯了。
精锐部队劣势是什么?是人数少。
他们的战斗力很强,他们意志坚定,他们攻坚实力强大,足以碾压普通士卒。
但他们的人数过于少,在追击溃军之时,显然无法使敌人全军覆没。
而徐世绩在战局不利之时就已经做好准备溃败,士兵四散而逃,杨家军再精锐,也不可能围剿数量庞大的溃军,总是会有漏洞。
为了逃命,溃军们自然四散而逃,此时杨业的大部队还没有围拢,让大部分的溃军全都逃走了。
这些有生力量,又被徐世绩不断的组织起来,虽受损严重,士气低迷,可依然有一战之力。
于是徐世绩趁机率领部队进入了济南,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守城,对于士气低迷的溃军来说,反而是一种心理安慰。
这也是农民军出身将领的潜质。
农民军不擅长攻坚,不擅长对敌,但农民军擅长的就是逃命。
徐世绩也从一次次失败中获取了经验,他极度擅长组织溃军再次形成不多的战斗力,有秩序的撤退。
这也是他的经验。
杨业一直以为,徐世绩这等名将,出道未尝一败,猛然失败后绝对会战心低落,甚至屡出昏招。
可惜杨业不清楚的是,徐世绩也是穿越而来,他拥有的经验正是带领农民军起义的经验。
为什么流寇如此难以剿灭,就是因为你能打败流寇,甚至挤压流寇的生存空间。
但只要还有人,还有士兵,流寇的将领已经习惯了失败,自然也知道在失败中如何重新组织人力物力。
这反而是一些名将欠缺的东西。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失败太正常了。
但不管怎么说,北方战场中,杨业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不仅击败了徐世绩,还把徐世绩的济南城围得死死的。
虽未竞全功,但已然算大胜。
至此之后,徐世绩只能死守济南。
而击败徐世绩的杨业,也突然名震天下。
……
赵匡胤此时刚刚拿下虎牢,因为刘縯势力想要先剿灭绿林军,对于虎牢的守卫不多,把大量的关中军力放在了洛阳城。
毕竟洛阳城有人口,有粮食,值得坚守。
此时赵匡胤拿着北方的胜报大笑。
“世人皆小瞧了杨业啊。”
“没想到不到三月,就把徐世绩这等名将彻底赶回济南,只能固守待援。”
第153章 城池防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