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开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9章 岂不美哉[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间很快来到了九月。

    入秋之后,长安城下了几场小雨,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

    与此同时,岭南珍珠带来的岭南文化热潮,也逐渐冷却下来,变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

    没过多久,在李世民的指示下,一场盛大的中原文化展示,在长安城中隆重登场。

    首先出面的,当然是孔家。

    作为孔圣后裔,以及皇帝亲封的衍圣公,孔嗣悊再次来到了长安,随后亲自主持了一次盛大的秋祭。

    儒家最擅长的东西,其实不是什么哲学和思想,而是礼!

    而礼的具体表现,就是各种祭祀和行为规范。

    通过这些来区分阶级,和规定一个人的行为,不同的阶级要做不同的事,这就是礼。

    正是因为如此,儒家才会被历代皇帝看中,成为朝廷最推崇的学问。

    如今,李世民看中的也是儒家的礼。

    礼,不仅能划分阶级,还能传达文明的理念,让中原的文化在百姓的脑海中,根深蒂固。

    此次由衍圣公亲自主持的盛大秋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秋祭时,几乎整个长安城的百姓都来了。

    漫山遍野的百姓,几乎将秋祭的祭台围得水泄不通。

    其中还有不少胡商和突厥百姓,以及少量从岭南来的青年才俊。

    通过这次盛大的秋祭,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肃穆和磅礴,尤其是对于突厥百姓而言。

    直到此时,他们才终于明白为何大唐可以轻易地灭掉突厥。

    这才是一个大国该有的气势!

    秋祭过后,另一件事也同样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据说是几大世家联合向陛下上奏,希望能增添圣贤碑上的名字,让更多的圣贤可以留名碑上,为后人敬仰。

    对此,李世民自然欣然答应。

    不过,这一次也跟上次一样,并不是皇帝亲自制定谁上圣贤碑,而是让天下百姓前来讨论。

    为此,李世民甚至亲自指示礼部下属的宣讲司,让他们收集民间的建议,然后汇总给他。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爆了百姓们的热情。

    上一次议论圣贤的时候,许多人还没那么大的胆子,根本不敢放开了讨论。

    当时讨论的声音虽然很大,但大多是那些文人士子,还有世家子弟发出来的。

    百姓的声音,还没发出来就被淹没了。

    但这一次不同,陛下为了让百姓们说出心中所想,专门指示了宣讲司,让他们收集民间的建议。

    这可是一次绝佳的出声机会啊!

    就算对圣贤不感兴趣的人,也想要跟皇帝陛下说说自己的意见……万一被看中了呢?

    就像当年的贾谊一样,被汉文帝看中之后,直接一飞冲天,为官做宰。

    岂不美哉?

    除了收集意见,这一次的圣贤碑讨论还有另一个创新,那就是每一个获得了大量提名的圣贤,都会被记录在册。

    随后由宣讲司的宣讲官们,在长安城和附近的村落中,宣讲此人的生平和品行。

    让所有人来评价这位圣贤,看他够不够资格入碑。

    用韦安平的话来说,就是:一名真正的圣贤,是经得起百姓的评价的! <

第459章 岂不美哉[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