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晋五胡风云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 兖州新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区对经商贸易的鼓励,一传十,十传百……

    商人们的嗅觉历来是灵敏的,他们是不会错过这种机会的。

    兖州刺史令:凡兖州境内经商者,利润十抽一交于官府,其他一概不收取任何费用。

    当然,在这战火纷飞,胡人猖獗的时代,陈谦最重视的还是军人。

    他们才是保证这一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的基础。

    军人待遇最优厚,退役后可直接由兖州长史府安排,在县城或者乡镇作治安小吏,若聪慧忠勇者还有可能进入学堂深造,经考核会得到更大的官职,并逐步根据自己的政绩升迁直至执掌一方。

    若是伤残军人及家属都一次性领取五年军饷,视家里劳动力情况,田地可有村里邻居帮忙收种。

    若是战死军人,视军功大小,家属一次性领取十年军饷,子女免费入学,成人后入伍或者做官优先考虑。

    在户籍管理政策上,陈谦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新措施。

    现在有了铁矿了,兖州诸县都会发给辖区内的固定人员一个身份铁牌,上面錾刻有姓名、住所、出身年月日,统称为“身份证”。

    取代了以前的竹牌“过所”,因为上面写的字,时间久了会模糊,难以辨认,进城出城勘验经常出现扯皮,打架斗殴事件。

    身份证的出现,令兖州人民切实地感到了幸福感的提升,只是刺史令上写道:如果丢失补办,除了得有六个人证明以为,还得花费五十个五铢钱。

    因此身份证成了百姓们身上最珍贵的物件。

    慢慢的,他们想出来了一个办法,穿上眼,用绳子挂在腰间,还有的直接套在了脖子上。

    为了好看,编上各自发明的漂亮绳子,有的用彩线,甚至有用马鬃编成的,还有女子用头发编成送给情郎的……渐渐地,竟然成了兖州人民的装饰品了。

    时值年底,由于兖州各郡县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激增到了八十多万户。

    针对这突如起来的大好形势,陈谦连续三天召开了兖州政界官员,县以上级的常务会议。

    经激烈地讨论,暂时对兖州地区外围新增的屯民点,采用类似西汉初年“乡老治政”的方略,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

    不过在西汉,所谓乡老是年过七十的长者。

    朝廷赐予这些长者鸠首杖,遇到官员有不法行为,乡老可以用这柄皇帝所赐的鸠首杖责打官员。

    官员还不能跑,必须“挺而受之”。

    而兖州下辖的所谓乡老,全不是年过七十的长者,反而是一群年轻人。

    他们都是追随陈谦最初从军的,后来因东征西讨而伤残或者学识不足,被精兵简政淘汰掉的。

    由陈谦发放亲笔证书,称之为“乡老”,主管在乡间监督官员。

    他们是兖州最基本的民间统治力量,忠实于陈谦,而且深深地爱戴着兖州——这片乱世中的革命圣地。

    依靠散布在各个屯民点的“乡老”,陈谦自己的思想方针,可以准确无误的贯彻到最基层的百姓和新移民中了。

    从而,兖州地区的民心也紧紧地捏在了自己的手里。

    这群“乡老”没有司法权,他们不能审理犯人;

    他们也没有军权,不能组织军队;

    他们甚至没有治权,治权掌握在陈谦下派的兖州各级地方官员手里;

    然而,乡老们却有议政权。

    事关他们所在屯民点的大小事宜,必须经过乡老点头同意,地方官才能实行。

    兖州地区的政府架构并不是秘密,悠悠众人之口,陈谦也堵不住。

    随着众多商船来往的传播,兖州这种古朴的乡老治政结构,逐渐传遍了东晋大地。

    独具一格的村级行政特色,兖州人民生活在这种古朴而又崭新的体制下,民心安定,至少没有太多煎熬,没有太多束缚。

    这就令在建康的掌权者司马昱感到了隐隐地不安。

    今年年初,陈谦上表推荐成恒为豫西道都尉,染指了豫州,成立典牧署,把三州财政大权揽在了手里。

    虽然郗昙、谢万来密信,表示抗议,但他还是勉强同意了,本来淮北三州打仗还是得靠陈谦,他们俩是不行的。

    但陈谦在兖州的一系列经济发展,外加上改革开放,没有坚持走朝廷的道路,他就不乐意了。

    要是不加以控制,打压,陈谦就会背离清谈派,成为第二个桓温了。

    司马昱派人把会稽王国相江虨和抚军大将军府掾王坦之叫到了自己府里。

    王坦之偷眼望着有些疲惫、衰老的司马昱,心中感慨万千。

    一年中,他接连失去了荀羡,尤其是谢尚,一个主外,一个主内的清谈派顶梁柱。

    最近变得特别敏感,好像处在了一个精神崩溃的边缘。

    一改往日他引以为傲的清谈派领袖、朝廷第一辅政大臣,这双重身份,不再口若悬河,虚怀如谷了。

    动不动就发火,听说他手下一名中书舍人打死了中书监值班房的一只老鼠,他就怒了,非要惩罚这个舍人,就是因为老鼠在灰尘上留的脚印他觉得很好看。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思玄、文度,你们对陈谦在兖州的这近一年为政举措,感觉如何?”司马昱一边喝着冒着热气的姜蜜水,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

    江虨和王坦之对视一眼,捋了捋胡子,试探着道:“殿下,特进大人在兖州的发展之势非常迅猛,百姓无不称颂,有许多江南士子、匠人都打算去兖州谋一席之地。”

    “哼……”司马昱把手中的铜盏重重地往桌几上一放,不悦道:“他最近向朝廷汇报的少了,你们难道没发现?很多事连我都不知道。”

    “咳咳,”江虨感到有些后悔,没揣摩好领导的意图,尴尬地咳了两声。

    “殿下,我有所担忧啊。”王坦之叹息道。

    “哦?你担忧什么。”司马昱诧异地问道。

    王坦之展颜一笑,女子般优雅的薄唇轻启道:“特进大人年初已经染指豫、徐二州,这一年又广罗人才,大有控制整个淮北之势。”

第139章 兖州新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