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开局面对军阀混战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章 米国落幕[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r/>    于是,他未经过陈中奎的批准,便决定把自己的部队兵分三路,强行去攻打阿尔巴尼,配合第六集团军的行动。

    根据马锐扬的计划,他把主力放在右翼,共四个师,左翼为两个师。他自己率中军三个师,靠右翼前进,并随时准备加入战斗。

    第二十九集团军的部队作战很勇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士兵为帝国西北人,民风彪悍。

    帝国军在行进了一段距离之后就遭遇到了米军的部队,双方在阿尔巴尼附近展开激战

    战斗开始后,米军指挥官发现帝国军右翼与中路之间有空子可钻,便下令一支突击部队插入敌阵。

    这下帝国军被一分为二,部分部队失去了指挥,眼看即有崩溃之势。

    马锐扬意识到大事不妙,他立刻镇定下来,下令左翼的帝国军驰兵来救,这才防止了帝国军败势。

    米军指挥官本来向上级请求立刻将预备队投入战斗以扩大战果,但他的上级不愿发兵,这场战斗也就到此为止了。

    这场持续了两天战役,帝国军伤亡一万多人,米军损失与帝国军相当。

    米军将此战成为大捷,虽然从战损比上来看并不能算光彩,但是对比之前的多次战役,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战绩了。

    战役结束后,战役中米军指挥官米切尔给他的上级写了一个报告。

    他在报告中说:“我认为我有责任告诉你,军队在纷纷请战。我有理由认为阿尔巴尼之役若能善加利用,敌军可能损失远超我军。“

    这封信显然是责怪上级在阿尔巴尼作战中没有增派援兵一事。

    他的上级阅读了此信之后,感到很不愉快。

    所以,他在向休伊·朗报告战况时,只字不提米切尔在阿尔巴尼作战中的功绩。

    米切尔得知后,向上级提出了抗议。

    他的上级接到米切尔的抗议书,便行使他作为长官的权力,宣布免除了米切尔的职务。

    米军中表现优异的一名军长就此被撤职,说起来也是讽刺。

    马锐扬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他的机会又来了。

    此时陈中奎已经得知了阿尔巴尼战役的情况,他要求马锐扬原地等待,待兵团援军抵达之后再行进攻。

    他想,要等待陈中奎派遣援军前来配合作战,还有四五天的时间,这太长了。

    他应该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在援军尚未到来之前对米军战线的左翼进行包抄。

    马锐扬还找了若干理由说明提前行动的必要性。

    为了这一目的,他于决定由他自己亲自挂帅,挑选集团军最精锐的官兵,携带绝大多数火炮和坦克,向米军发动了第二次进攻。

    马锐扬率军经过一段行进之后,在茂密森林的掩护下,把部队布列在距美军左翼不到30公里的地段上。

    同时,派出一支由巡逻兵、侦察兵和当地向导组成的部队悄悄穿过森林,进入米军的后方,以便在正面发动进攻的时候对米军进行骚扰。

    帝国军的行动虽然是在森林的掩护之下进行的,但还是被米军发现了。

    下午,米军中路的先头部队集结完毕,准备迎战。

    米切尔军长的上级阿特金斯命令军官们奔赴紧急集会地,并派遣副官威尔金森前去查明原因。

    威尔金森手持望远镜,尽管那时望远镜的倍数很小,但他还是从一块开阔地的高坡上,看到了敌军的行动。

    威尔金森回到军营,向阿特金斯报告了敌军的位置和行动情况。

    他说,敌军的正面是空旷的;他们的两侧有树林,因此,借着树林的掩护,可以对敌军发动攻击。

    阿特金斯听了威尔金森的报告之后立即兴奋起来,回答道:“你的意见有道理,送上门的‘礼物不能不收。”

    阿特金斯很快就拟定好了一项进攻计划:派遣沃克将军率领他的步兵师和一个骑兵旅穿过树林迂回过去,占据敌人右侧的高地。

    克拉克将军率领他的师和两个独立旅向敌人的左侧挺进。

    沃克和克拉克接到盖茨的命令后,立即向帝国军占领的高地发动进攻。

    马锐扬这时已经命令自己的军队挖好战壕。

    他刚刚把自己的部队部署好,就听到左侧响起了隆隆的炮声,右边树木密茂的高地上也爆发了密集的射击声。

    这突如其来的炮声、枪声,使他十分疑惑。

    克拉克率领的部队沿着帝国军驻扎的山坡不断地向前挺进。

    正面的帝国军步兵首先遭到了猛攻。

    由于炮兵阵地还没有搭建起来,空军支援也无法赶到,随着一批又一批米军部队的到来,攻击不可避免地扩大到了整个战线。

    双方激战正酣,均伤亡惨重之时,帝国援军赶到了。

    原来陈中奎早就预料的马锐扬这次肯定坐不住,于是在第一次阿尔巴尼战役结束后就立刻派遣后方援军前往支援。

    在超过十万的帝国援军陆续投入战斗后,米军开始抵挡不住了。

    至3月14日,在新撒克逊地区的米军损失过半,在总指挥阿特金斯的命令下宣布停止抵抗,向帝国军投降。

    新撒克逊地区被帝国军拿下之后,帝国军已经彻底没了后顾之忧,蔡克云率第六集团军,与兵团主力会合。

    最后一战于3月20日爆发。

    宾夕法尼亚战役,帝国集中了全兵团主力约四十万人,休伊·朗集中了米军最后所有的可用之兵,包括国民警卫队和民兵共约一百万人。

    从人数上看,米军占有绝对优势,但其正规军数量不过三十万,剩下七十万人左右其实都是国民警卫队和基本没经过系统性训练的民兵。

    民兵部队与帝国军一接触就立刻溃败,他们根本无力抵抗帝国军的坦克和轰炸机。

    激战至三月底,米军超过三十万人的民兵和国民警卫队已经溃散,正规军也损失近半,而帝国军损失不过三万多人。

    战争局势已定,但休伊·朗仍打算抵抗到底。

    4月2日,米军高级将领发起政变,以休伊·朗为首等米国至高会成员尽数在政变中被杀。

    军方接管权力之后立刻宣布停止抵抗,向帝国军投降,米国已经不能再打下去了。

    这一天,随着星条旗的落下,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181章 米国落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