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调防务,鹫派息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操本就疑心极重,闻于禁、马均叛敌,越发不敢相信他人。对于司马懿,曹操猜忌尤重!
司马懿出身大族司马世家,其高祖父为汉朝重臣,其曾祖父、祖父、父皆任职一郡太守。司马懿少时就胸怀谋略,常“慨然有忧天下心”,被称为“绝非寻常之子”!
曹操闻司马懿名声,欲召其任职,司马懿不想事曹,托病不出。至建安十三年,曹操强召其前来,并托言说,如果他再装病,便捕而杀之!司马懿无奈出仕就职。
后来曹操逐渐发现,司马懿“有雄豪志”,且有“狼顾之相”!所谓“狼顾之相”,是说他不转身便可扭头视后,乃大逆之相!于是甚为忌惮,不使他独领兵、政之权。
司马懿亦知曹操防范自己,却不以为然,整日做事勤勉有加,恪尽职守。曹操于是逐渐安心。
但是此次,曹操又想起“狼顾”之事,心中阴郁。
司马懿跪伏于地,见曹操久不做声,不敢抬头,心中已是大乱,冷汗湿透了衣襟!
曹操终于发声,缓缓道:“你先行退下,吾自有思量!”
司马懿如释重负,起身弯腰拱手退行,直至帐外。
“伴君如伴虎!曹操心术可怕,吾须更加谨慎才是!此次请缨来潼关,真是大为失策!”
司马懿对自己的决定后悔万分,已是暗下决心,此事过后,再不出头!
曹操已经平息了怒气,冷静下来。
正如司马懿所说,此时更不能轻易退兵!刘备、诸葛亮之能胜于之前的西凉诸侯百倍,有他们在此,便是如鲠在喉,自己就不能安心讨伐刘贤、孙权!
“待大河水枯,再行一搏!”
曹操定下心来,继续于潼关按兵不动。
刘备见曹军不动,问诸葛亮道:“曹操在此攻又不攻、退又不退,却是为何?”
诸葛亮道:“我军有潼关之利,曹军难以攻取,但又不想放弃,应该是在等待大河水退,绕过潼关,渡河相击!”
“那该如何防范?”
“我已于沿河设置塔楼为警戒,对岸异动尽收眼底。不过,大河可渡之处颇多,兵力恐有不足!可令马超等人结束河西攻势,撤军回归支援!”
刘备从其言,派人送信与马超。
孙权一方“鸽”、“鹰”、“鹫”仍在争吵不休!战与不战、与谁作战,三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这是孙权势力的一大特色:每逢大事,必有争论!
之前赤壁之战便有先例,以张昭等人为首的投降派与以周瑜为首的主战派就有一场大辩论,后在诸葛亮的促使下方才达成一致,全力抗曹。
这种不合时宜的“民主”形成的根本原因在孙权身上。
孙权因承父、兄之业,其文武班底几乎全是父、兄留下。孙权的军政大略,基本上也是沿袭以往,孙权没有太多自己的主张。
孙权也想改变现状,但各方利益羁绊已深,孙权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一日,孙权至后堂与吴国太请安。
第120章 调防务,鹫派息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