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商对策,张任出援[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严召东州派核心人物密商应对之策,绵竹驻守的吴懿、费观也偷偷返回参加。
吴懿,字子远,兖州陈留人,为东州派核心人物之一。他随刘焉入川,时任中郎将。吴懿与刘焉有姻亲关系。
吴懿有一幼妹吴瑶,十岁便被刘焉下了聘礼,许配于刘焉第三子刘瑁,十四岁与刘瑁完婚。她便是那“贵不可言”之人,算命先生说她乃是皇后之命!
但刘瑁却不是皇帝之命——婚后不久,刘瑁因病亡故,吴瑶便于刘家守寡多年。
东州派诸人李严、吴懿、董和、费祎、费观、吴兰、雷铜、吴班等俱至。
李严道:“今荆州刘贤以我主谋逆为名,突然发难,率十万大军至白帝,可谓来势汹汹,益州大危矣!此事诸位已有知晓,召诸位前来,便是商讨我东州派应对之策!”
众人点头,面色沉重。他们早已互通消息,对益州局势深感忧虑。
吴懿沉声道:“以正方之见,益州可能自守?”
李严没有直接回答,却道:“刘贤自建安十年崛起,七年间取苍梧、郁林、荆南,又将南郡收入囊中,现已有七郡之地、数百万人口!荆州披甲兵士二十几万,其麾下有黄忠、邢义、文聘、魏延等统军之能,又有蒋琬、潘濬、刘巴、马良等治政之才,再加凤雏庞统辅佐,实力正是如日中天!”
李严所言不虚,众人对荆州情况亦有耳闻。荆州兵精粮足,文武众多,且上下同心,刘备都不是其对手,而强如曹操、孙权,亦与其为盟!
李严继续道:“而我益州,主公宽厚,但雄心不足!且两派争斗已久,所部军队貌合神离,互不相帮!如此上下、左右不能同心,益州万难自守!”
吴懿颔首。他深知益州派别之争已是势同水火,两派根本不能同心!便道:“正方可有应对之策?”
李严道:“形势险恶,须谨慎行事。如今我等只有三条路可走:誓死抵抗、作壁上观、率众投降!”
吴班站起,问道:“为何没有第四个选择,比如投靠曹操?”
吴班乃吴懿族弟,文武双全,素有计心。
李严微微一笑,道:“远水不解近渴!投靠曹操,却是取祸之道!曹操正与江东大战,无力西顾,且益州与中原有汉中阻隔,刘备正率军攻打,旦夕可得,即使曹操愿意派兵来援,却也过不了刘备这一关!”
听李严如此说,众人便息了投靠曹操之心,继续讨论李严所说三条路。
吴兰站起道:“誓死抵抗实乃下策,此举不妥!以荆州军之强势,东州军必损失惨重,实力大损!若益州派不出力甚至直接投降,则我等死无葬身之地!”
雷铜亦附和道:“我亦不想与荆州军死拼!”
董和乃是文官,素不喜刀兵之事,便道:“战乱之苦我等已是亲身经历,却不想益州百姓再遭涂炭,直接投靠却是上策!”
费祎附和其言,道:“趁早投靠,可保存东州派实力,于刘贤处亦有话语之权!且刘贤出身荆州,与我东州士同源,想必不会为难我等!”
吴懿与刘家有姻亲,刘焉与刘璋待之甚厚,他也不愿与刘贤军死战,但也不想不战而降。
于是道:“死战不行,早降亦是不妥!作壁上观却是良策:刘贤军新来,其战力未曾展现,万一名不符实,所传有虚?可使益州派兵马先试其成色,或战或降,之后再说!”
众人细思,便觉吴懿言之有理,最终达成共识:两不相帮,静观其变!
李严随后叮嘱雷铜、吴兰:“两位出兵,却不急行,于途中拖延时间,切不可先行与荆州军交手!”
&
第92章 商对策,张任出援[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