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明朝假太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一个个的,全都冒出来了![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近百艘大船,自大运河入江之后,立刻转头往西。

    再过一两日,就能抵达南都。

    刚刚送来的资料,让王立触目惊心!

    自朱元璋立国至今,大明一共分封“亲王”六十五位,追封亲王二十二位;

    其中,有十七位亲王因为各种原因被撤藩,十五位亲王因绝嗣而撤藩;

    直到现在,就藩时间十年以上的亲王,只有二十八位;

    按照“亲王”的俸禄和供养标准,每年的花费只有二十八万石,这不算什么!

    但,这只是“亲王”!

    按大明的分封制度,亲王的嫡长子世袭亲王,其余儿子都封为郡王;

    郡王的嫡长子世袭郡王,其余儿子全部封为镇国将军;

    镇国将军的所有儿子,降一等,全部封为辅国将军;

    辅国将军的所有儿子,降一等,全部封为奉国将军;

    奉国将军的所有儿子,降一等,全部封为镇国中尉;

    镇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降一等,全部封辅国中尉;

    辅国中尉的所有儿子,全部封为奉国中尉;

    到了奉国中尉之后,不再递降;

    奉国中尉的儿孙,世世代代都封为奉国中尉;

    除此之外,皇帝的姐妹封为长公主,皇帝的女儿封为公主,女婿封为驸马都尉;

    亲王的女儿封为郡主;

    郡王的女儿封为县主;

    再往后,郡王的孙女封为郡君;

    曾孙女封为县君;

    玄孙女封为乡君;

    并且,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的夫婿,全都封为仪宾;

    具体的俸禄,亲王每年一万石,郡王每年二千石,镇国将军每年一千石;

    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逐级递减二百石;

    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逐级递减一百石;

    公主及驸马每年二千石,郡主及其仪宾每年八百石;

    县主、郡君及其仪宾逐级递减二百石;

    县君、乡君及其仪宾逐级递减一百石;

    看到这些,王立彻底无语了!

    从朱元璋分封亲王至今,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到底有多少的宗室成员不劳而获?

    在这个没有计划生育的时代,在这个早婚早育的时代,朱家宗室成员的数量,绝不是以“二次冥”的方式增长,而是以“八次冥”、“九次冥”甚至“十几次冥”的方式增长!

    二百多年来,如此几何级的增长,其最终的数量实在难以想象!

    这,还只是正常的“俸禄”供养!

    不包括宗室成员的横征暴敛,巧取豪夺!

    要维持如此庞大的供养支出,地方上的税收,不加十倍才怪!

    后世的人,都说明朝是“天下养猪”,这话果然没错!

    相比起来,朝中众臣、各级官员、门阀乡绅的巧取豪夺,还搞不垮大明的财政!

    真正搞垮大明的人,应该是大明自己的宗室!

    西北的流贼,山东的叛乱,辽东的皇太极,包括生死存亡的京师保卫战,,

    没见宗室成员出动一兵一卒!

    没见宗室成员捐出一个铜板!

    特玛的!

    真的是一群猪!

    只知道吃!

    不必说,四川一省的土地,至少有四五成在宗室成员的手中!

    另外的四五成,很可能在乡绅富户的手中!

    哼!

    想让我租种你们的土地,还要给你们上税?

    做梦去吧!

    ……

    傍晚。

    一条小船靠了过来。

    宋義跳上大船,匆匆来到王立身旁,递上一封信函。

    阅后,犹如晴天霹雳!

    轰得王立云里雾里!

    过了许久,仍旧呆若木鸡!

    “此事……确定?没有搞错?”

    王立的声音颤抖不止,脸上充满了恐惧。

    宋哲跟随王立四年多,就算面对千军万马,也没见他如此恐惧!

    不知信中写的是什么,宋哲有些底气不足,目光转向宋義,郑重地说道:

    “弟弟,厂公对咱们不薄!

    若是没有确认的消息,绝不能轻易上报!”

    “厂公,兄长,此事绝对属实!”

    得到肯定的回答,王立再也不能淡定了!

    西厂!

    西厂!

    一万多人的西厂,到底干什么吃的?

    查了四年多,你们现在才告诉我,李自成就是李鸿基?

    他就是“三十六营”中的“闯将”?

    尼玛!

    贼寇作乱四年多,你们现在才告诉我,“三十六营”中的“八大王”,真名叫张献忠?

    怎么会这样?

    这个大明,难道,就是历史上那个大明?

    让我如何能相信?

    接过信函,宋哲眉头紧锁!

    他清楚地记得,四年多以前,厂公就在找“李自成”和“张献忠”了!

    难道,厂公真的会占卜?

    难道,李自成和张献忠,会干出什么大事?

    我去!

    聚从造反,还不算大事儿?

    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以西厂的侦察能力,为何现在才找到这俩人?

    “厂公,其实……不能怪下面的兄弟!

    李自成在米脂县登记的名字,真的是李鸿基!

    如果……如果……你让查的人是李鸿基,四年前就找到他了!”

    宋義的解释,真让人欲哭无泪!

    王立真想拿刀砍人!

    怎么会这样?

    我学过的历史上,李自成就叫李自成啊!

    我的历史老师,没说他有个“李鸿基”的名字啊!

    无语!

    彻底无语!

    好吧,四年前没找到人,是我的错!

    我认了!

    但是,张献忠那厮,应该没改过名字吧?

    为何查了四年多,现在才查到?

    “厂公,张献忠的祖上是军户,不是民户!

    就算……再次翻遍全国的黄册,还是无法找到他的名字!

    只有在延绥阳定卫的军籍册上,才能查到!”

&

第136章:一个个的,全都冒出来了![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