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谋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0章 七项事宜疏[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案,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让东晋寒门素族接受教育,给他们晋身之阶。

    桓温以雄浑的文笔论证一个道理:士族高门把持教育会弊端丛生,要想富国强兵、光复中华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兴办教育、实现社会阶层流动。

    桓温这是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教育问题的,要想摆脱历史的宿命,必须有一个条件,就是让教育普惠于国民,只有教育,才能使下一代人比我们过的更好,才能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阶层流动渠道,在这种不停的阶层流动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会更加富强。

    桓温这种不拘门第、选贤任能的言行,对当时以家世为标准选才的“九品中正制”,无疑是很大的冲击。

    因为东晋是典型的门阀政治,世族门阀完全垄断中央政权。九品中正制成为门阀贵族仕进、升迁和垄断政治的工具,进一步确立了“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的政治准则,导致了“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现象。高门士族世代担任高官美职,寒门青年则无晋升之阶。

    所以当桓温这份奏疏被交到司马丕的御案上之后,引起了司马丕的极大的关注,在仔细阅读了桓温的奏疏之后,司马丕不禁暗自称好,并马上把这份奏疏转交给了丞相司马昱,并批示道:“管仲曾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

    其实司马丕是个不错的皇帝。他登基后不久就大赦天下,同时下令减免赋税,一亩只收二升。冬天到了,考虑到民众生活艰难,司马丕还赏赐大米给贫穷户,每人五斛。

    为了发展农业,司马丕甚至亲自下田当农民,体验种田的生活。

    隆和元年十二月,天空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古代日食这种现象意味着凶兆来临,因为太阳象征着帝王,太阳黯淡无光,意味着是国家将会陷入纷乱。

    日食现象是对帝国的警告这一思想起源于西周幽王时期,周幽王在烽火戏诸侯那一年之前的五年,就曾发生过日食现象。当时人们都觉得这是上天迁怒于周幽王的不务正业,沉迷美色,然而周幽王却不以为然。

    果不其然,五年之后西周灭亡,从此以后大家就对日食是给帝王的警告这一思想更加坚信不已。

    到了西汉文帝时期,天空又一次出现了日食现象,汉文帝不同于周幽王,就觉得这个日食现象,是不是因为自己当皇帝期间做得事情有所失德,所以才会让上天愤怒,引得天狗来吃掉太阳。

    汉文帝左思右想,不断地反省自己,最后颁布了《罪己诏》,也就是将自己反省的内容写在上面,昭告天下。他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颁布《罪己诏》的皇帝。

    正是因为汉文帝会反省自己,并且会做出实际的改善,所以就有了古代的第一个盛世,俗称文景盛世。

    司马丕显然是想当汉文帝而不是周幽王,所以在发生日食现象之后赶紧反省,是不是赋税太多了?以至于上天都表示有意见?于是立即下令继续减免赋税,同时更改年号,改明年为兴宁元年。

    由此可见,司马丕除了喜欢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乱吃丹药之外,在政治上还想有一番作为的,也正是因为这样,司马丕才会对桓温的奏疏如此感兴趣,并马上指示丞相司马昱好好研究研究。

    然而,作为著名的清谈政治家的司马昱,显然要比司马丕在现实的多,司马昱很清楚东晋的立国之本就在于门阀政治,正是靠着几个高门大族的支持晋元帝司马睿才得以在江东立足,若是打破了这种门阀政治,那么东晋王朝也就会分分钟解体,所以,在除了第七条续写《晋书》司马昱觉得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之外,其他几条基本上都被他搪塞过去了,桓温所期望的改革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300章 七项事宜疏[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