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桓氏的起源[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桓温母亲过世的消息一秒把桓温打回了陆远状态,陆远虽然假扮桓温多年,但是一直对桓温家乡的事情知之甚少,甚至有意回避,而让桓温四个弟弟出仕帮助自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毕竟在当时注重家族的情况下,自己的直系亲属是不能不用的,可是尽管陆远重用了桓温的弟弟们,但都把他们派往外地,避免跟自己过多的接触,这样也就避免了暴露自己的身份而引起的尴尬。
现在桓温的母亲孔氏过世,桓温作为长子,是不能不出席葬礼的,尽管陆远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碍于当时的人情事故和伦理纲常,桓温还是决定上书朝廷,率诸弟请辞现在所有官职,以便回家葬母,并守孝三年。
桓温辞职的事情顿时让朝廷慌作一团,虽然朝廷当中大部分人都在防备桓温,但是当桓温真的要离开的时候,这帮人又慌的不行,毕竟当今天下最能打的就是桓温了,可以说是桓温在支撑着东晋的半壁江山,而若是桓温离去,天下将无人能够顶起这个重任来,这帮人就无法继续享受安逸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荆州兵已经成为天下劲旅,桓温在时尚能约束,桓温不在了难免会生乱子。
但是此时又是扳倒桓温的大好机会,若不趁此机会扳倒桓温,那么等将来桓温势力更大的时候朝廷更加难以约束,所以朝中支持桓温辞职的也大有人在。
于是,支持批准桓温辞职的一派以御史中丞王彪之为首,联合江州刺史郗愔、兖州刺史荀羡、琅邪内史袁质等人,他们大多都是地方实力派,手中握有军队,桓温的存在就如同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块大石头一样,可以说桓温不倒,他们这些地方实力派就没有崛起的机会,所以这一派自然是希望能够批准桓温辞职,好有自己露头的机会。
另一派则是以尚书监王坦之为首,联合吏部尚书谢安、司徒左长史刘惔、光禄大夫周闵、散骑常待诸葛衡、兖州别驾羊孚等人,这些人主要是以文官为主,他们不希望桓温辞职,因为在当前局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贸然的让桓温请辞回家,极有可能会引起连锁反应,地方势力趁机崛起,外部势力也会趁机入侵,弄不好连江东之地都不保。
这两派互不相让,彼此争吵的很厉害,连司马昱都无法安抚,此时穆帝已然长大,所以也参与到了讨论中来,在穆帝看来,虽然朝中上下皆言桓温是个威胁,但是桓温却没有任何威胁朝廷的举动,相反,反而为朝廷收复了大片的故土,是举国上下皆公认的大英雄、大功臣,本着物尽其用的想法,穆帝自然是希望桓温能够留下来继续为自己效力,所以便支持了王坦之一派。
虽然有了穆帝的支持,但是王彪之等人依然不依不饶,最终又拿出了“为母尽孝,乃天之大义,自武帝立国以来,未开此端”之事为由,妄图搞个道德绑架,桓温是长子,为母守孝天经地义,推辞不得,这就搞的司马昱等人难以招架。
最终,还是久居佛堂的褚蒜子亲自出面,解决了这个问题,褚蒜子首先以朝廷的名义,拒绝了桓温的辞职之请,对于王彪之所言的守孝之事,褚蒜子亲自下诏改派桓温的二弟、义成太守桓云代温守孝;同时又以皇太后之名,授予桓温母亲孔氏临贺大夫人印绶,谥号为敬,在古代,只有政绩十分突出的官员才能得
第251章 桓氏的起源[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