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姚襄迁往谯城[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激动的对天大喊:天助大晋、天助大晋啊;
桓温在襄国之时就见过姚襄,对姚襄的人品和能力自然十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当年的襄国之战让桓温见识到了胡骑的厉害,羌族是游牧民族,从小就跟马打交道,所以骑兵尤其厉害,骑兵在古代的军队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骑兵速度快、冲击力强,在当时的诸兵种当中就是坦克一样的存在,是专克步兵的兵种,而晋军则恰恰是步兵强,骑兵弱;
桓温毕竟是穿越之人,拥有着千年的智慧,自然懂得骑兵的重要性,而且更加懂得一个懂骑兵的将领的重要性,西汉建立之初,就是因为刘邦的骑兵不行而被匈奴围困于白登,白登之围后,汉朝拼尽全力发展骑兵,但是因为思路不对,也没有懂骑兵的将领,结果汉军骑兵依然技不如人;
至到汉景帝时期,大臣晁错上书《言兵事疏》,提出了骑兵发展的全盘战略,即吸收匈奴人为汉军训练骑兵,从此汉军骑兵建设才走上正轨。
后来七国之乱时,虽然晁错含冤被杀,但是完全以晁错理念重建的汉军铁骑南下助战,轻松将数十万诸侯叛军打的稀里哗啦,一举扭转战局!
到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年代里,新型的汉军骑兵,更叫骄横的匈奴铁骑大跌眼镜:不但能够以优势的装备与强大的机动力面对面血拼,甚至可以深入草原漠北,追击匈奴顽敌。汉军的战旗从云中五原隆隆开进,几十年间一路碾压匈奴,终于由汉将陈汤在中亚斩杀郅支单于,彻底洗雪昔日国耻。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桓温才直呼姚襄来投简直就是天助大晋,当即表示愿将新野之地献出来作为姚襄的驻训之处,而且为了后姚襄无后顾之忧,桓温甚至表示愿意将新野郡太守一职让给姚襄,并在新野郡亲自迎接姚襄入驻。
桓温的热情简直出乎谢尚的预料,跟殷浩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由于是听完桓温对骑兵的看法之后,谢尚更可确信谢安所言,桓温的能力确实是殷浩所不能比的,因此对桓温更加的敬重。
为了不浪费时间,在得到桓温的同意之后,谢尚又马不停蹄的回到京城,向朝廷汇报了姚襄的安置问题,对于将姚襄安置在新野一带,朝廷到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殷浩却坐不住了;
殷浩的小人心理又开始作祟,他虽然拒绝接受了姚襄,但是也不允许别人接纳姚襄,现在见桓温主动接纳姚襄,心中自然又不舒服了;
本着宁可毁掉也不让桓温得到的想法,同时也为了防止姚襄被桓温所用,此时的殷浩又一次站出来表示反对桓温接纳姚襄,并以自己是朝廷册封的总督江北六州军事为由,认为姚襄率部投诚之事应当由自己来处理,还论不到桓温,并表示愿意将谯城一地拿出来来安置姚襄。
对于殷浩的变卦,谢尚也是无可奈何,一来确实如殷浩所言,殷浩才是朝廷处理江北诸州军事的全权代表,姚襄之事确实应该由他来自理;二来既然殷浩愿意拿出一郡之地来安置姚襄,而且谯城比新野更靠近中原,确实也不算是什么坏事;因此谢尚也就懒的反对了。
就这样,在经过数月的争论之后,姚襄终于在谢尚的帮助下,率部迁到了谯城安置了下来。
第233章 姚襄迁往谯城[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