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谢安的初心[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谢安说的这番话,其实是在隐喻桓温实力发展的太快了,已然威胁到了其他士族们的利益了,为了平衡,防止桓温的势力更加强大,只得借北伐之事来扶持殷浩上位了。
桓温当然听出了谢安的隐喻,这个在江陵的时候,郗超和袁乔已经提醒过自己了;桓温这次进京,其实也是想向朝廷解释一下此事:自己一直都是以家国为重,以收复故土、匡扶天下为己任,绝对没有任何的偏心,为了北伐,自己愿意交出所有的即得利益,包括荆州,只要让他能够主持北伐就行。
对于桓温的这个态度,谢安又是微微一笑,在他看来,桓温在政治上实在是太稚嫩了,其实对于当前的朝廷而言,北不北伐的其实都无所谓,大家已经适应了南方的生活,安于现状了,大家都不愿意再回到哪个被胡人糟蹋的不像样了的北方故土呢;而大家之所以不反对北伐,完全是因为这是唯一的政治正确,为了这个政治正确,他们只得心不在焉的摇旗呐喊了。
现在桓温居然幼稚到要把荆州交出来,要知道,现在桓温若是真的把荆州交出来的话,那么就更不可能主持北伐了,现在朝廷之所以忌惮桓温并不仅仅是因为荆州,更多的是桓温通过两次战争而积累的名声,在当时哪个注重名声的年代里,桓温已然成为了一个金字招牌,只要他愿意,随时可以拉起一支队伍来对抗朝廷,因为当时天下虽然士族们安于现状了,但是庶族或者更下层的老百姓还是很渴望回归故土的,现在天下出了这么一个人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意,自然是要一呼百应的。
面对这个幼稚的军事强人,谢安竟然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他了,首先自己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吏部尚书,根本管不了北伐这样的军国大事;第二桓温向自己表忠心,完全也是表错了地方,自己仅仅是让褚蒜子忽悠过来替她挡箭的,根本就没有什么决策权;再说桓温的官职比自己要大好几级,也完全不需要对自己这个样子。
不过话也说回来,谢安从与桓温的对话也确实看出了桓温的一颗忠君报国之心,为了北伐大业敢于舍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光凭桓温这不忘初心之志,他就已经超越了所有人,包括谢安自己。
面对这样一个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人,谢安甚至都感觉有些惭愧,自己整天个算计的都是家族的利益和士族之间的平衡,虽然曾经也有平定天下收复故土之志,但是入朝为官之后,面对所有人都忙于政治斗争和为自己的家族争取各种利益,自己也早已经随波逐流了,因为在所有人都这个样子的情况下若是自己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话,就会显得自己很清高,格格不入,也无法融入他们的圈子。
谢安与桓温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谢安是通过自己的谋略和政治上的站队来升迁的,而桓温则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硬碰硬的打出来的,所以谢安更在乎圈子的重要性,政治算计和谋略要多一些,而桓温则不需要考虑这些东西。
即便谢安已经被磨砺成了政治老油条了,但是桓温这样的愣头青依然让他感动,也正是这一刻谢安心中暗暗的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帮助桓温,实现他的,同样也是自己的初心:收复故土、匡扶天下。
第170章 谢安的初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