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臣,总理山河朱翊钧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摊丁入亩[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尚书》有云,三年丰,三年歉,就算三代之前,百姓也不是顿顿都能吃饱饭!圣人教我们的是修心,节制不必要的欲望,存天理、灭人欲,就算腹中饥饿,依然能守礼,达到内心的自然平状态!此乃天道。”张居正道。

    “我大明朝良田千万顷,人口不过六千万,人均十亩地!产几千斤粮食,吃不饱饭是天道?”朱翊镝道。

    作为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他清楚地知道吃饱饭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力,而且是能做到的事情。

    后世的耕地是十八亿亩红线,清朝入关后大力开垦耕地,他记得乾隆时期大概有十亿亩左右。

    如今明朝版图不如清朝大,开垦荒田的力度也没有那么大,但怎么算也得有七八亿亩耕地,按照现在的耕作技术,一亩地产个三百斤粮食简简单单,绝对能保证衣食无忧。

    可为什么百姓生活那么痛苦,答案就是土地兼并,田地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

    大部分人都是佃户,风调雨顺的时候还能勉强糊口,遇到灾荒就完了。

    “世子爷,话虽如此,但田地不均,古已有之,井田制时就是如此,不可能让所有人吃饱饭。”

    “那就不算盛世,真正的盛世应该是所有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困有所扶!人人如龙,倾心为国,众志成城!”朱翊钧大声说道。

    “这……简直是痴人说梦!”张居正浑身一震,接着摇了摇头。

    世子描绘的愿景,实在太过于美好,儒家先贤想也未想!

    朱翊钧在心中叹了口气,张居正虽然是这个时代最有远见卓识的几个人之一,但毕竟没有看到过后世的情景,很多事情都想象不到。

    这就是思维的差异,鸡同鸭讲。

    但是朱翊钧不是瞎说,他说的愿景是他要努力实现的,让这一天,提前五百年到来!

    “孔子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意思是做事情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想要做点事本就艰难,如果没有信心那就等于提前放弃了。”朱翊钧言之凿凿。

    张居正动容了!

    从朱翊钧的话语里,他看到了一个一心为百姓的王爷,有这样的思想,有这样的认识,有这样的爱民之心,绝对是大明朝之福!

    只有八岁的孩子啊,他这个当世大儒都自愧不如!

    他对朱翊钧的感观已经完全改变。

    “世子爷,你虽年少,却有心爱护百姓的,这很好,这是为人君者第一要务!作为你的师傅,我十分欣慰。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我也多说几句。以我大明朝的国力,要实现你说的那些愿景,恐怕不可能,但要让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还是很有可能办到的。这几年我一直思考一条良策,现在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眉目了。”

    “如何做?”朱翊钧道。

    其实张居正想说什么,他心里大概也都知道,历史上若干年后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上乘承两税法,下启摊丁入亩,清丈天下土地,充实了国库,扶助了民生,算算时间,张居正心中可能已经有了规划。

    “这个想法我目前还未思考成熟,简单来说就是把田赋、徭役折为一条,征收银两,减少各项陋规,同时丈量天下土地!如此一来国库的收入增加了,各级官吏对百姓的盘剥也减轻了!如此两面受益,百姓将大大得利!”张居正道。

    这基本上就是一条编法的雏形,应该说一条鞭法是一项划时代的税法改革,打下了隆万中兴的物质基础,对明朝延续有重要作用。

    朱翊钧心中对此是非常认可的,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在这个时代能提出这样的举

第四十四章 摊丁入亩[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