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臣,总理山河朱翊钧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章 孩子王[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室宗学位于朝阳门内。

    朝阳门建于元代,本称齐化门,明正统四年修缮,后改为朝阳门。

    此处是漕运码头所在,汇集天下钱粮,极为繁华富贵。

    此地离裕王府很近,朱翊钧前来上学非常方便。

    他已经断断续续来宗学一个多月了。

    教书的先生都是国子监、翰林院学问精深之辈,听他们讲课虽然有一些枯燥,但还是能有很多收获。

    最重要的是,他成功混成了孩子王,聚集了一帮小弟。

    有郭大诚、沐昌祚、汤世隆、徐邦瑞、李言恭,全是顶级勋贵之后。

    在宗学里面,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是谁的身份地位高,谁就为王。

    这些孩子出身都很高贵,全都是从小娇生惯养、说一不二的主儿,哪能轻易服人?

    所以要看谁的拳头硬,谁的性格狠,谁的手段高明。

    一上来没人服他这个世子爷。

    经过他一番精心“调教”之后,彻底改变了这个情况,这些勋戚之后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当小弟。

    当然,他没有动手,根本用不着动手。

    如果连几个二世祖都搞不定,那就枉为两世人了。

    他们这些人个个家世非凡,都是与国同休的贵戚,祖上不是开国国公,就是侯爷,是最早追随朱元璋起兵并能和他称兄道弟的人!

    徐邦瑞的祖先徐达,乃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封为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

    徐达的女儿徐妙云,乃是朱棣的皇后。

    再比如沐昌祚的祖先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大明平定天下后,获封西平侯,世代镇守云南,死后追封黔宁王!

    沐英对朱家忠心耿耿,感情深厚,懿文太子朱标病世后,沐英悲痛攻心,吐血而亡,令人感动!

    清兵入关后,云南沐王府作为一支非常重要的反清力量,苦苦挣扎了很多年,黔国公沐天波护送幼主桂亡逃入缅甸,代主而死,尽忠殉国,其忠孝可与史可法并辉,彪炳史册!

    沐家当代家主送沐昌祚来北京读书,这也是沐家的惯例,表示他们的始终忠心明帝!

    其余几个人也都差不多,因此他们一个个的都是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平时掏鸟遛狗,无恶不作,老师都气走了好几个。

    自从朱翊钧收服他们之后,对他们严格要求,还让他们研习兵法,让他们叫苦不迭。

    但习惯之后渐渐发现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每个人都从心底里感激朱翊钧。

    对于这些勋贵子弟,朝廷实行杯酒释兵权的策略,待遇优厚,但严加防范,可以尽享一生荣华富贵,但不能做官,更不能带兵,顶多在锦衣卫里谋得一官半职。

    这是为了保护皇权!

    他们是浑浑噩噩的庸才还好,如果有几分才干和志向,那就很悲催,必然郁郁不得志。

    朱翊钧要大力起用他们!

    给他们原本得不到的东西!

    施展抱负的舞台和空间!

    只要用好了,绝对是一大助力。

    而且根本不用担心会威胁皇权。

    他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信!

    何况随着他的改革措施陆续的出台,蒸汽机的广泛普及,整个大明朝将来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原本的那些小心思根本就不需要担心。

    最缺的就是人才。

    如果有人才不用,就是极大的浪费!

    这些勋贵子弟都十分机灵聪明,抱上朱翊钧这棵大树,千方百计表忠心。

    朱翊钧仔细看了,他们根骨天资都不错,以后培养成统兵大将,出兵放马,都是很好的苗子。

    他们之中以郭大诚为首,郭大诚已经十三四岁了,长得铁塔一般,活像个黑屠夫。

    剩下的都在10岁到12岁之间,都比朱翊钧年纪大一点。

    他们也都是学东西快的时候,经过朱翊钧的精心教导,无论是武功还是见识都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很快就能成为朱翊钧的助力。

    其实,除了郭大诚他们,宗学里还有一股势力,以严嵩的孙子严绍庭为首,和勋戚子弟是天然的对立。

    这种对立实际上也是必然的

第40章 孩子王[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