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学武[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裕王府至正堂。
朱翊钧起居之处。
卯时三刻,天还未亮,朱翊钧已起身。
小太监孙海和两名十三四岁的小宫女伺候他穿衣。
另外一名宫女端着铜盆过来,里面装着温水,上面搭着一条白色的毛巾。
朱翊钧略微洗脸,用松江棉布做的毛巾擦完脸,顿觉神清气爽。
他并不刷牙漱口,而是用舌头搅动内齿,引出津液,慢慢咽了下去。
这个时代并非没有洁牙的习惯,很多有钱人早晚都会用青盐漱口,可朱翊钧不。
这是陶仲文教他的法子。
经过一夜的睡眠,阳气生发,肾气最足,口中津液能最消一切病痛,此刻漱口吐掉太可惜了,应该引出吞咽,最为养生。
这种方式不光对身体好,对牙齿也好,陶仲文八十八岁了还一口完整白牙!
这完全颠覆了朱翊钧的认知,可有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他还是决定践行一下。
洗完脸,朱翊钧一身月白劲装,来到了院子里站定。
卯时正,天边刚刚透出一缕晨曦,刺破了黑暗的混沌。
此时立秋已过,虽然天气还是很热,但热气中暑气全无。
朱翊钧双掌微翻,开始练《混沌金刚秘法》。
这套玄门正宗导引功由十几个动作组成,能拨动疏通全身经络穴位,培养元气,他已经练了两个多月了,渐渐能感受到效果。
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精力充沛,身体说不出的舒畅。
按照陶仲文的说法,此套功法练习十年才能略有小成,到时种种神奇之处,妙不可言。
练完之后,已是大汗淋漓,腹中微觉饥饿。
辰时初,早上七点左右,乃“朝食”之时。
此时是“群龙行雨”的时候,天地间阳气开始占据主动,阴气逐渐收敛,为了滋生阳气,需要食物来进补!
黄帝内经讲“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要让人的行为合乎天地运行的法则。
如此才能事半功倍,最省气力。
来到餐桌前,冯保已经指挥着宫女太监把早膳摆好。
有粥、点心、咸菜,还有适量的肉类。
早上不能吃得太油腻,要以五谷为主。
人先天一口真阳,从出生起就开始不断损耗,要靠后天之气弥补。
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食物,靠脾胃运化食物中的水谷精微之气。
人吃食物,食物也在吃人。
任何食物的运化必然消耗元气,因此要顺应自然,吃性价比最高的食物。
这其中,首选五谷,消耗最小,能量最足,是为五谷为养。
朱翊钧对此身体力行。
以目前的体会看,黄老之学的确不是空谈,对身体有莫大的好处。
用完膳,他来到书房外的院子里,等待一个重要人物。
俞大猷!
俞大猷是明朝抗倭名将,和戚继光齐名,被称为“俞龙戚虎”。
朱翊钧向嘉靖讨要的三个武功老师,戚继光、李成梁、俞大猷,其中戚继光和李成梁都已经来过了,最后一个是俞大猷。
关于用兵之法,戚继光和李成梁均倾囊相授,还带来了很多这些年他们个人所撰写的这些年的用兵心法体会。
戚继光不仅是剿倭名将,而且也曾镇守北方抵御蒙古,可以说陆战水战皆通!
而且著有《纪效新书》十八卷、《练兵实纪》十四卷等著名兵书,可以说既懂实战,又是军事理论家。
李成梁出生于辽东铁岭卫,世袭军职,从小就跟满洲人作战,累功升为辽东总兵官,可以说是当朝最懂满洲人的将领,他的经验也十分宝贵。
得到了这些,朱翊钧如饥似渴地学习!
可是一提到武术,两人不约而同地摇头。
因为他们知道朱翊钧还有一个老师,俞大猷。
“世子爷,有俞军门在,末将就不献丑了!”戚继光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世子爷,我这武功在辽东军中也算数得着的,可跟俞将军比就差远了,我就不献丑了,要是把您教坏了,反倒不美!”李成梁一脸认真。
原来,俞大猷除了和他们一样擅长兵法韬略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武功高强。
是公认的军中第一高手!
尤其以剑法著称,先后师承王宣、林福、蔡清、赵本学、李良钦等武道名家,并深研《易经》,将易经中的术数和剑法融会贯通,著有《剑经》,名震天下!
世子爷要学武,自然还是让俞军门教授为好!
朱翊钧听了非常期待。
约么一炷香的时间,冯保就引着一个中年将领走了进来。
<
第38章 学武[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