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暴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0章 将计就计[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王昶或许会有委屈,或许会有不甘,但他有错在先,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有进一步的动作。陛下不必太担心,过几个月就好了。如果陛下对他的表现还算满意,安排他的子弟入仕就是了。

    以王昶的身份和官职,他的子弟入仕是迟早的事。借此机会,投桃报李,各让一步,也是好的。

    曹芳觉得有理。

    实际上,他也是这么想的,只是他原本打算将这个机会留给钟琰,所以才问钟琰有关王浑的情况。不知为什么,钟琰并没有直接回答他。

    听了曹芳的态度,王基笑了,带着一丝不以为然,还有一些无奈。

    “少年生于富贵,都想着做高谈阔论的名士,不肯受枕戈待旦的辛苦。不仅王浑如此,权贵子弟概莫能外。当年先帝打击浮华,四聪八达皆是朝中重臣子弟。”

    曹芳这才反应过来。“王浑想做名士,不想从军?”

    “将门子弟大多束发从军,随父辈征战,积累经验及军功。王浑年二十七,一直没去荆州,自然是无意于此。”

    曹芳有些无语。

    王基所言是事实,统兵征战有极强的实践性,不是读几部兵书就行的。即使是将门子弟,也要随军征战多年才能胜任,父辈的提携、点拨至关重要。

    王凌、郭淮的儿子都是如此。

    张雄那么恨司马懿,不仅是因为司马懿借刀杀人,逼死了张郃,更是断了他们兄弟在军中的前程。

    王浑却与张雄相反,他根本不想从军,所以一直不肯去荆州跟随王昶,留在京城等机会。

    是借此机会,让王浑脱离军队,还是逼着王浑从军?

    稍作犹豫之后,曹芳决定还是遂了王浑的意,让他留在京城。

    他对王昶父子的忠诚没什么信心,既然王浑不想统兵,也没什么坏处。

    “王昶年近古稀,如果他致仕,谁能接任?”

    王基难得的没有正面回答曹芳的问题。“军旅辛苦,非有志于功业者不能胜任。勉为其难者,难成大器。”

    曹芳瞥了王基一眼,无声地笑了。

    他听懂了王基的意思。

    最有志于功业的人是谁?当然是眼前的王基。如果不是为了建功立业,王基根本不会出山,担任五兵尚书。

    相处半年,他与王基也算是君臣相契,倒也不反对王基去荆州。

    “辛苦王公,去一趟荆州吧,看看虚实。”曹芳说道。

    他没有把话说得太明白,但他相信王基能明白他的意思。

    这个虚实,不仅是吴国的虚实,也是荆州的虚实,王昶的虚实。

    王基躬身领命。

    很快,曹芳下诏,命五兵尚书王基出使荆州,与征南将军王昶共商大计。

    诏书一下,其他人也就明白了。

    天子无意南征,等于否定了王昶的计划。

    很快,曹芳又下达了一道诏书,拜王昶长子王浑为散骑侍郎,待诏昭阳殿。

    收到诏书,王浑兴奋难以自抑。

    散骑侍郎是清贵官,即使他是王昶的儿子,这也是极难得的恩宠。

    与他的兴奋相反,先得到消息的钟琰却表现得很平淡,甚至有些失望。

    在她看来,王浑不肯从军,只想清贵,王昶在军中积攒的人脉、经验都付之东流。晋阳王氏看起来脱离了将门身份的桎梏,实际上抛弃了立身之本,得不偿失。

    天子顺水推舟,将太原人在军中的重镇又拔去一座。

第160章 将计就计[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