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魏暴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7章 诚意[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要不要在半路上伏击拓跋悉鹿,曹羲、夏侯绩、傅嘏等人反复商量,一度分歧严重,争得很激烈。

    一向保守的曹羲希望能主动出击,在半路上截杀拓跋悉鹿,不让他与沙陵城外的鲜卑人会合。

    对有兵力优势的敌人,抓住机会,各个击破,显然更合理。

    从这几天的交战情况来看,那个提供消息的神秘人显然是信得过的。他提供的每一条信息都得到了验证,让他们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刘猛的弟弟诰升爱。

    既然如此,中途伏击拓跋悉鹿的风险就是可控的。

    等拓跋悉鹿赶到沙陵,鲜卑人兵力更多,再想击破他就难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算有风险也应该赌一财,更何况风险并不大。

    夏侯绩和傅嘏都表示反对。

    到目前为止,那个匈奴人传出来的消息是可靠的,但他一直不肯表露身份,就说明他还在观望,甚至有从中渔利的可能性。之前的消息可靠,不代表这个消息就可靠。

    我军骑兵数量有限,一旦袭击不成,反而中了埋伏,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之前所有的战果都会填进去,还会留下极大的隐患。

    没有骑兵,仅凭步兵,是很难和数倍于己的鲜卑人对抗的。

    相反,让拓跋悉鹿赶到沙陵并不见得是坏事。

    首先,鲜卑各部落之间勾心斗角,部落越多,互相提防的心理越重,未必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当年潼关之战,西凉大军不断赶来,诸将惶恐,唯有武皇帝不忧反喜,正是出于这个道理。

    事实也证明,西凉兵越多,矛盾越大,并不能万众一心。

    马超与韩遂生隙,就是西凉兵最后崩溃的主要原因。

    其次,拓跋悉鹿没有作战经验,突然一下子指挥近十万大军,你觉得他能指挥得好?

    最后,之前的战斗已经表明,就算鲜卑人有兵力优势,阵而后战,我军依然有足够的把握。只要自己不出错,鲜卑人就别想突破我们的阵地。

    既然可以稳健的防守,何必冒险进攻?

    夏侯绩拿出潼关之战的例子,曹羲不好再说什么。

    这时,荀勖送来消息,他带着太原郡的百姓,押送一批粮草、物资赶来。因为太原壮丁大部分都已经从军作战,现在负责运送的民?钢杏胁簧偈桥?樱?员D芰τ邢蕖N?税踩?鸺??M?荇恕⑾暮罴?芘扇私佑σ幌隆

    曹羲有些为难。

    人派少了不够用,人派多了,又有可能被鲜卑人趁虚而入。

    这可怎么办?

    傅嘏却来了精神,提出一个建议。

    散布消息,就说魏军收到消息,得知拓跋悉鹿率领精锐赶来增援,担心被困,所以主动撤退。

    与此同时,又散布另一条消息,说太原送来了大量的粮食、物资,正在赶往沙陵的路上。

    这两个消息看似不同,其实是一件事的两个侧面。只要鲜卑人足够聪明,他们一定会猜到事情的真相,然后主动出击。

    在野战中夺取粮食、物资,显然要比从沙陵城内或大营中夺取更容易。

    他们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这样,魏国就可以调动鲜卑人,让他们奔袭二百里,主动来战。

    对骑兵来说,二百里虽然不算太远,还是能消耗不少马力。 第437章 诚意[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