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小太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 大宋国运(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
    祝康捧着酒杯,连忙笑着点了点头。

    孙天远怒气冲冲地瞪了祝康一眼,最终他还是坐了下来。

    “喝!反正我也时日无多了,死前多喝你一口酒我凭什么不喝?就你从我这里骗走的钱,我喝几辈子都应该!”

    说完孙天远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把酒杯放在裴凌身前,恶狠狠地吼道:“来!给我满上!”

    “你少这套,要喝自己倒,还他娘当我是你的下人呢?”

    “粗鄙。”

    孙天远鄙夷地看了裴凌一眼,随后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杯酒。

    一旁的祝康端起酒杯敬了裴凌一杯,随后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裴大人,我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随便问,对于你们二人我没什么不能说的。”

    孙天远一听裴凌这话,心里顿时有些发堵。

    因为裴凌之所以面对他们二人没什么不能说的,是因为他很快就会杀掉他们二人。

    将死之人知道再多秘密也无所谓,反正都传不出去。

    祝康听了裴凌的回答后,胆子倒是大了起来,直接开口问道:“裴大人,您是怎么把陇右西军收入麾下的?”

    “很简单,朝廷要裁撤陇右西军,于是停了陇右西军的军饷粮草。我手里恰好有些闲钱,于是我就以一人之力承担了陇右西军的军费开支。”

    那他娘是我们的钱!

    孙天远心里怒吼着,但他没有说出来,只是赌气似的又喝了一杯酒。

    “裴大人果真大气魄。”

    祝康拍了裴凌一记马屁后继续问:“裴大人将陇右西军收入麾下,是准备裂土自封吗?”

    裴凌想了想后摇头:“说实话,河湟之地虽然土地肥沃偏安一隅,但那里绝非王兴之地,根本不适宜裂土自封。

    我将陇右西军收入麾下,主要目两个。

    一是想保住大宋最后一支能战之师;二是想给自己留一点儿自保的能力,以免将来风云变幻之际,人为刀俎而我为鱼肉。”

    “裴大人高瞻远瞩,祝某佩服。”

    祝康再度举杯敬向裴凌。

    裴凌举起酒杯和祝康碰了碰,他刚把酒喝完,孙天远突然歪着脑袋问裴凌:“你说的‘将来风云变幻是指你自身的处境?还是指整个大宋的处境?”

    裴凌剑眉轻轻一挑,饶有兴趣地看向孙天远。

    他不答反问:“怎么?孙大人觉得大宋将来的处境堪忧?”

    “废话,大宋经由范希文和王介甫一通乱来后,国运已经耗尽。长则三五十载,短则一二十年,大宋要么亡于内乱,要么亡于外族。

    你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提前在西北落子,建立自己的根基,可见你也确实是不简单。”

    孙天远自信满满地说着,说完又喝了一杯。

    裴凌倒是对孙天远这番话勾起了兴趣,孙天远口中的“范希文”和“王介甫”是谁?

    其实就是范仲淹和王安石。

    前者主持了“庆历新政”,后者主持了“熙宁变法”。

    裴凌拿起酒壶给孙天远倒了杯酒,淡淡地问:“孙大人说大宋国运因范公和王公而耗尽,不知道可否详细说说?”

    “这还需要详细说说?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吗?但凡眼睛没瞎,脑子正常的人都能看得出来。”

    孙天远暗搓搓地讥讽裴凌一番后,略带些许醉意道:“我大宋与唐汉相比,其立国之策的区别在于何处?”

    裴凌想了想回答:“区别在于大宋不抑制土地兼并。”

    “不抑制土地兼并?”

    孙天远有点儿没听懂裴凌这种有些现代化的说法,他咀嚼了一下这句话,最终点点头。

    “对,我大宋不搞‘限田‘均田那一套,地就在那里,谁有钱谁就买,这是我大宋的立国之根基。”

    “可如果不抑制土地兼并,岂不是会让富者田地越来越多,穷者田地越来越少,以致最后穷者无地可种,最后生计无所着落,只好聚众作乱?”

    “胡说八道!”

    孙天远愤怒地拍了下桌子,瞪着裴凌问:“谁告诉你百姓就一定只能种地的?难道百姓就不能学习技艺,或者行脚经商?

    我大宋为何不抑制土地兼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故此我大宋子民只需勤奋好学,节俭上进,再辅以机遇,人人都有机会富甲一方,福泽后人。”

    哟呵。

    孙天远这番话让裴凌对他有些刮目相看,这家伙的见解如果仔细琢磨一下,还有点儿门道。

    裴凌又给孙天远续了杯酒,饶有兴趣问:“既然大宋国策如此之好,那怎么又被范公和王公耗尽国运的呢?”

第225章 大宋国运(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