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小太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随龙案,皇权之争![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实很简单,之前过年的时候,蔡王府上按照惯例给一众交好的大臣送了礼物。

    众所周知,这古人送礼物除了礼品本身以外,还得附带礼单和名帖。

    蔡王府今年负责处理送礼事宜的,是跟随在赵似身边多年的小使臣邓铎。

    邓铎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他在给宰相章惇的名帖下,写了一个“随龙人,三班借职邓铎”。

    这九个字里面,“三班借职”是邓铎的职务,属于武臣寄禄官里的从九品第五十二阶,这一点自然是没问题的。

    邓铎是这个小使臣的名字,这也没问题。

    那么很明显,问题就出在了“随龙人”三个字上面!

    “龙”在大宋一般都特指的是当今天子。

    邓铎一句“随龙人”,翻译成白话就是“跟随在真龙天子身边的人”。

    这份名帖刚出蔡王府没多久,就直接被禁军给截获了。

    将这件事举报给禁军的人,同样是蔡王府里的老人,名叫刘况。

    很明显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案子。

    往小了说,这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太监,在名帖上写了一些僭越的话。

    可要是往大了说,那就有得聊了。

    首先这名帖是给章惇的,这是不是在向宰相暗示什么?

    其次为什么邓铎要在名帖上这样写?这是不是蔡王让他这样写的?

    说得更直白一些,蔡王是不是跟章惇暗中勾结,企图谋反?

    “从目前的情况看,官家显然是想从严处理此案,他把这个案子交给了开封府的推官吴师礼主审。

    这吴师礼的兄长吴师仁是杭州钱塘一带有名的大儒,与蔡京是相交多年的好友。”

    皇太后听完裴凌对“随龙案”的讲述后,当即沉默着思考了一会儿。

    良久,皇太后问裴凌:“你觉得哀家应该如何干预此案?”

    “微臣有上中下三策,可供皇太后参考。”

    “上策是让蔡王主动向官家请罪,然后我发动民间舆论,热议刘况为何要举报邓铎。

    接着我再大肆宣扬官家德厚宽仁,友爱兄朋之名,如此当可保蔡王安危。”

    皇太后听了裴凌这个“上策”,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其实裴凌这个“上策”确实很巧妙。

    因为刘况是蔡王府的老人,他无缘无故突然去举报邓铎,证明刘况很有可能是早就被人收买了,特意潜伏在蔡王府做眼线。

    那么收买他的人是谁呢?

    世人很容易就会想到,收买刘况的人就是官家赵佶。

    进而顺理成章,这个“随龙案”就会成为赵佶用来清理蔡王势力的一个借口。

    赵佶是个爱惜羽毛的人,他为了自证清白,也就只能将这件事大而化小。

    “中策就不用提了,你直接说说你的下策吧。”

    皇太后这样说,裴凌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

    裴凌的上策缺点很明显,就是它不会给赵佶造成太大的压迫感。

    赵佶只需要将这件事大事化小,他就能收获一个“德厚宽仁,友爱兄朋”的名声。

    显然这是皇太后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裴凌抬头看向皇太后,语气平淡地回答:“微臣的下策是直接让蔡王上书向皇太后您请罪,然后皇太后您下旨由皇城司主审此案!”

第204章 随龙案,皇权之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