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小太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 八百里加急,皇太后中风![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符三年十二月二十六,今日宜祈福、纳采、嫁娶、远行。

    裴凌坐上皇太后赐给他的豪华马车,带着五百名亲卫,以及五百名随从,一起走出汴京城,踏上了去河湟之地的路。

    河湟之地,指的就是河州和湟州之间的一大片区域,这片区域土地肥沃,既能用来养马,也能用来种田。

    只是可惜从神宗朝熙河开边起一直到现在,大宋对于河湟之地的投入,始终都差了那么点一锤定音的魄力。

    这么大片肥沃的土地打下来了,按照正常人的逻辑,难道不应该是加大投入,赶紧清除一切不稳定因素,然后鼓励民生,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吗?

    但事实上自从大宋攻取河湟之地以后,朝廷就开始减少了对河湟之地的投入。

    这导致陇右都护府始终没办法将当地的外族叛乱势力彻底击垮。

    每次都是外族势力叛乱,朝廷就拨点儿银子平乱。

    叛乱一停,朝廷立刻勒令陇右都护府不可轻起战端。

    这样导致朝廷银子花了不少,却始终没办法平定河湟之地的局势。

    局势不稳,老百姓就没办法休养生息,那么整个河湟之地就必须得依靠朝廷输血才能勉强维持。

    久而久之,河湟之地自然就成了朝廷的一大包袱。

    正月十二,向皇太后突然卧床不起,疑似“偏枯”。

    “偏枯”是中医对中风程度的称呼,意思就是偏瘫,半身不遂。

    如果中风程度再严重一些,就会被称为“薄厥”或者“大厥”。

    意思是这人因为中风已经神志不清了,或者是已经昏迷不醒了。

    向皇太后病倒以后,徽宗赵佶理所当然的亲政,正式执掌朝政大权。

    赵佶亲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年号改为“建中靖国”。

    这个年号昭示了赵佶亲政的一个态度,就是在新派官员和旧派官员间,做到不偏不倚,大公至正。

    为了彰显自己的决心,赵佶还下令迁走了皇家内苑里豢养的珍禽异兽,一副要励精图治,做个明君的模样。

    邈川城,陇右都护府。

    一名从汴京来的信使,人刚到邈川城的城楼下,便一头从马背上栽倒在地。

    紧接着他所骑的快马也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很快便没了气息。

    守城的士兵一看就知道,这是比八百里加急还要赶的“追风信使”。

    这样的信使并不是官面上的官驿信差,而是从民间高价找的,跑一趟至少十两黄金。

    这种信差出发之前,父母妻儿就已经在雇佣方的监视下了,要是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信送到,他全家都会丧命。

    守城的士兵解下这“追风信使”捆在腰间的白布条,布条上写着:“汴京八百里加急,呈交都巡检使王赡将军。”

    “快!你们把这人抬进城去,请大夫为他医治,我去禀报将军!”

    ……

    陇右都护府,西宁殿。

    王厚穿着一身盔甲,风尘仆仆的进入大殿,几名亲卫赶紧上来帮王厚脱掉厚重的盔甲。 <

第182章 八百里加急,皇太后中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