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小太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 朝堂上的明争暗斗[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早朝。

    今天的早朝表面上有两件大事要商议。

    一件是徐芳从京西北路归来,他需要在早朝上简单介绍京西北路官员贪墨案的大概情况,然后皇太后当朝宣布对他立功的奖赏。

    其实这件案子里,功劳最大的是裴凌才对。

    毕竟救下徐芳,保住向宗回,找回账本这些事,全是裴凌干的。

    但裴凌早就跟皇太后申请,把所有功劳都让给徐芳,借此隐瞒他去过京西北路的事。

    所以在外界看来,徐芳这次功劳巨大,皇太后怎么嘉奖他都不为过。

    另外一件事,就是从京西北路抓捕的那些官员,究竟交由哪个衙门主审的问题。

    要知道截止到目前为止,京西北路这些官员都还没有交代,他们贪墨的钱财究竟藏在了什么地方。

    谁要是能够审问出来,不仅能立下大功,同时还能轻轻松松地捞到一笔丰厚油水。

    所以刑部、大理寺、御史台,甚至就连宗正寺和左右两省都跑出来抢这次的主审权。

    从情理上来说,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他们确实有资格抢这次主审权。

    就算是宗正寺,强行解释下也能沾点儿边,毕竟向宗回也算是皇亲国戚,宗正寺可以借着向宗回牵涉其中为由,抢夺这个案子的主审权。

    问题就在于左右两省也跑出来抢主审权,这就有太过分了。

    众所周知大宋的官制是三省六部制,所谓三省就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这中书省和门下省,又分别被称为右省和左省。

    在正常情况下,中书省算是个决策机构,主要负责给皇上提建议,帮皇上草拟、颁发诏令。

    门下省则算是一个审议机构,主要职责是审核政令,驳斥违法违纪。

    尚书省的职能就多半偏于执行,主要负责执行重要的政令。

    当然这里说的是正常情况下。

    眼下大宋是皇太后执掌朝政,所以中书省和门下省,基本都是处于闲置状态。

    支持赵佶早日亲政的新派官员,大多数也都安置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这两个地方。

    如今中书省和门下省的人站出来争京西北路官员贪墨案的主审权,无疑象征着赵佶与皇太后的朝政大权争夺,已经逐渐趋于公开化了。

    其实赵佶之所以这个时候站出来和皇太后争夺朝政大权,主要还是因为两件事。

    一个是蔡王赵似和朱太后之前硬闯慈德宫,差点儿让蔡王丢了性命。

    虽说在裴凌的斡旋下,皇太后最终对蔡王高拿轻放,仅仅只是罚他出钱重修皇陵。

    但这多少也打击了朱太后和蔡王的气焰,令他们母子二人到现在为止,都再也没明目张胆地表现出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没有了朱太后和蔡王的虎视眈眈,赵佶的皇位至少稳固了一半。

    接着再加上京西北路一大批旧派官员联手贪墨一案,令得守旧派势力大减,朝中威望严重削弱。

    守旧派灵魂人物本就是皇太后,现如今守旧派遭遇如此打击,并且还是皇太后亲自下令一查到底的。

    这导致守旧派不仅势力大减,并且自己内部还出了乱子。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赵佶就算再蠢,自然也知道他争夺朝政大权的时机到了。

    况且真正熟读大宋史的人就应该知道,赵佶或许是个昏君,但他绝不是一个蠢人。

    这一点从京西北路局势刚定,他就立刻调蔡京回汴京城,然后一出手就拿下太府寺,便能看得出来。

    垂拱殿高台左侧对过来的侧门处,裴凌

第166章 朝堂上的明争暗斗[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