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章 人口与阶级[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力全部吞进去,而且还填不饱。

    整个巩县,目前还有巩西南一带的鲁庄、回郭镇尚未建立农会。

    据农会统计,已在农会全部登记的男丁有八千九百三十八人,登记人民合计四万五千六十九人。

    其中十五岁至四十岁以下的男丁,仅有五千二百九十一人。

    这其中有几个巨兽,比如:保民营、冶铁厂、工具厂、煤铁厂、建筑厂,把男丁几乎已经消耗一空。

    剩下的孩童、妇女、老人是不少,但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啊,急需的还是男丁。

    纺纱厂就这么多,只能解决几百个女性就业岗位,还有大量农村妇女、老人也不识字,只能在家照看孩子、老人、下地干活、从事一些手工制造业。

    所以现在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在周怀民及几个大老爷茶话间签定的各种大工程之后,压力就给到下面各厂的厂长和各堂的知事。

    建筑厂、煤铁厂、工具厂就不得不开始招想挣钱但不认字的女工,从事挖煤、和泥、搬运、拉车、翻砂铸造。

    农会总务堂的参议李登第,受周怀民委派,目前专门负责整理农会登记的各种丁册与厂坊数据统计。

    目前整个农会登记的家庭,分为四个收入群体,贫困收入、温饱收入、中产收入、富产收入。

    贫困收入群体:孤寡老人家庭、家里有一人在建筑厂、煤铁厂、纺线厂这种工钱低的家庭。月收入在一两至二两之间,且是佃户,粮食和日用必需品不能保证,属于饿肚子的状态,目前占比有两成。

    温饱收入群体:家里有一人在纺纱厂、工具厂、火药厂等收入高的厂里做工,月收入在二两至三两之间,佃户,可以勉强保证粮食和日用必需品。这个占比最多,有四成左右。

    中产收入群体:家里有两人及以上在纺纱厂、工具厂等收入高的厂里做工,月收入在二两至三两之间,佃户或自耕农,可以保证粮食和日用必需品,但并没有余钱购置书籍、挎包、手串等精神需求品。占比三成左右。

    富产收入群体:家里有两人及以上在保民营、火药厂、纺纱厂、工具厂等收入高的厂里做工,月收入在三两至五两之间,自耕农或无产都可以保证粮食和日用必需品,还有余钱购置书籍、挎包、手串等精神需求品。占比有一成左右。

    目前整个巩县市场的粮食供应渠道,主要以杂货店为主,集市为辅。

    杂货店的粮食,一是来自缴纳给农会的三成豆麦,二是从临清采买大宗的米,三是从村民手里收来的副食及初级加工品。现在多了一样,四是番薯干。

    现在杂货店一直稳定供应粮食出售,虽然粮价依然跟着市场价在上涨,但杂货店提供了多样化的食物供不同收入群体的村民选择。

    能基本维持贫困收入群体家庭不至于饿死。

    登封与巩县交界处的乡道,一群流民正结伴而行。

    携家带口要么挑着扁担,要么推着独轮车,挂着铁锅,被子卷着锅碗瓢盆捆在车上。

    其中一妇女,便是登封花楼村的贺秋菊,跟着丈夫吕忠,带着三个孩子,望着西边的夕阳,对前面的路充满仿徨。

    乡道北边远处,有一凉棚,棚下有四个青年男女冲流民在招手喊话,这几人便是商务堂的招工组。

    青年男女中有一妇女,名叫杨桂芝,巩县杨家庄人。

    杨桂芝老远就拿铁喇叭喊道:“乡亲们,往这里来!”

    众流民赶忙过去,见棚内还有一土灶,旁边水缸里有热水。杨桂芝拿起粗碗,给孩子们盛水喝,说道:“各位,你们再坚持坚持,往北走二里地,还有人和我们一样接你们,到那里有饭吃,有工做,有钱花。”

    贺秋菊带着孩子,被吕忠护在身后,吕忠和同来的其他村民,手持柴刀,壮着胆子问道:“你们这不是人牙子吧?”

第127章 人口与阶级[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