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7章 中纺标873122的前世今生[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https://m.leduxs.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前身溯源:从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起步

    中纺标

    的故事,要从

    1956

    年讲起,其前身是纺织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在那个百废待兴却又充满希望的年代,纺织业作为关乎民生的重要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为满足纺织纤维、纱、布科研和生产中对各种纺织材料品质性能测试,以及产品质量与标准化等方面试验研究工作的需求,国家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成立了物理性能实验室。

    实验室成立初期,便配备了较为齐全的纤维、纱线和织物试验仪器,并且从全国各地甄选调集了优秀的实验人员

    。这些科研人员满怀热忱,在艰苦的条件下,兢兢业业地开展工作。在短短几年里,他们完成了大量的测试工作,取得了

    20

    余项科研成果,如气流式纤维测定仪、纺织纤维密度梯度管比重测定法等,这些成果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级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纺织材料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

    80

    年代,在原有物理性能实验室的基础上,中纺院组建了中纺院标准化研究所,也就是中纺标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实验室规模进一步扩充。除了常规的纤维、纱线、织物和染整实验室外,还增设了

    X

    衍射、电镜、热分析、光谱、色谱实验室等,科研力量得到极大增强。截至

    1985

    年,标准化研究所承担了国家和国家纺织部科研项目、标准研究

    20

    余项。其中,毛纺染色废水处理

    ——

    电解过滤法、梯度管法密度测试仪等课题分别获得了国家纺织部、北京市等科研成果奖励,多项研究制订的方法标准被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布为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对规范当时的纺织行业生产、提升产品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让标准化研究所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成为纺织标准领域的重要力量。

    组建发展:2004

    年的华丽转身

    2004

    年,是中纺标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出资,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肩负起全国范围内纺织产品认证的重任

    。这一转变,标志着中纺标从单纯的标准研究与检测机构,向集标准、检验、检测、计量和认证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技术服务机构迈进。

    公司成立后,迅速在业务上展开布局。在产品领域方面,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专注的各类纤维、长丝、纱线等基础纺织原料,延伸至各类纺织产品、针织品、非织造布,还包括家用纺织品、特种及功能纺织品,如具备热阻湿租、透湿、防水、拒油、静电、阻燃、免烫、防紫外、抗菌、防霉、远红外、负离子、吸湿排汗速干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以及产业用纺织品,像绳线带、帘子布、过滤布、蓬盖布、土工合成材料、汽车内饰、医用纺织品等。此外,各类服装及纺织制品、纺织复合材料、各类皮革毛皮及制品也都纳入了中纺标的业务范畴。

    在服务客户群体上,中纺标凭借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众多客户。国内外品牌服装及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纷纷选择与中纺标合作,如森马、朗姿、太平鸟、安踏、海澜之家、欧时力、探路者、The

    North

    Face、依恋、哥伦比亚等业内知名品牌,都与中纺标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中纺标还为中央企业、军需、政府机关等提供服务,其检测的产品不仅应用于日常使用和工业应用,还涉及军工、航天、防疫、极寒等特殊领域和环境,充分展现了中纺标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

    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与突破

    (一)技术与资质突破

    在技术研发的征程中,中纺标始终保持着昂扬的奋进姿态,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近十年间,中纺标牵头及参加制修订标准多达

    400

    余项,这些标准涵盖了纺织行业的各个方面,从纤维、纱线的基础标准,到服装、家纺的成品标准,再到功能性纺织品的特殊标准等,为行业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专利获取方面,中纺标同样成绩斐然。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多项商标、专利、软件着作权等。像

    “一种风车式非驱动称量干燥速率测试仪及测试方法”“一种下推式驱动称量干燥速率测试仪及测试方法”

    等发明专利,彰显了中纺标在纺织检测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这些专利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还降低了能耗和故障率,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优势。在软件着作权方面,中纺标拥有的多项软件,实现了检测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公司及子公司还取得了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认定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公司本部和各子公司经

    CNAS

    认可的检测能力达到

    5322

    项、经

    CMA

    资质认定的检测能力也有

    4680

    项。这些资质和认可,是对中纺标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的高度认可,也为公司拓展业务、服务客户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市场布局与扩张

    随着业务的不

第297章 中纺标873122的前世今生[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